大年初一,朝臣上朝,给皇帝贺年,与皇帝一起走向天坛,祭天祈福。
今年的祭天与往年意义不同,虽说边关一直不宁,怀北这些年从来都没有间断过骚扰。
但有裴家守着北地,每每面对怀北人来袭,都能成功退敌,守着一方的安宁。
还有南地十一皇子的大军也如铜墙铁壁一般驻守在那里,包括安槐在内的几个小国轻易不敢冒犯,南地百姓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
可那都是从前了,这一年从年初开始北地就频频告急,随着怀北太子的起势,随着北地布防图的丢失,南岳似乎被怀北打开了一个豁口,整整一年都提心吊胆地提防着怀北的进攻。
这一年,北地失守,南地大啸,望京城战乱。
别说城中百姓了,就是这些在朝官员也觉得生活开始变得艰难,且不确定起来。
所以大年初一的祭天显得尤为重要,所有人都怀着敬畏之心跪向天坛,虔诚地祈求上苍能够将好运赐给南岳,将战火带离南岳。甚至有人还当场抹了眼泪。
一同参与祈福的,不只这些朝臣,还有全望京城的百姓。
虽然百姓不能到天坛去,但是他们可以在自家门口,冲着天坛的方向跪下来。将想要说的话、想要许下的心愿都说给苍天听。祈祷生活安稳,祈祷风调雨顺。
后来,祭天结束了,朝臣们回了家,开始互相之间走访拜年。
那位曾在战乱当晚帮了很大忙的张大人,如今已是吏部尚书了。从前的吏部尚书参与了三皇子的逼宫,下了大狱。张大人顺理成章坐到了他那个位置上。
有人说,张大人只用了一晚上,就爬到了其他人一辈子也爬不上的高位。
却不知那一晚上张大人都经历了什么,也不知自家有多少人是被张大人拼死护下来的。
张大人带头,领着一家老小出了门,直奔小陆府。
他要去给陆辞秋拜年。
感谢的话不说,但这个新年得拜。没有陆辞秋,就没有他一家老小还能活在这世上,更没有他今日高官厚禄。他感激陆辞秋出手相救,也感激陆辞秋在战乱时给予他的充分信任。
张家人到时,小陆府已经聚了不少人了。打听一下才知道,是宣王府的总管太监带着宣王府所有人来给王妃拜年,还有仙王府的总管太监带着所有人来给陆芳华拜年。
陆辞秋站在前院儿落落大方受着人们的礼,然后她身边的丫鬟开始发红包,人人都有。
陆芳华有点儿不好意思,但发红包却一点都不手软,个个红包都包得大大的。
两家王府的人都很高兴,闹哄哄地说了一阵子好话,然后才告辞回去。
陆萧宇跟罗书兰一路把人们送到府门口,还给两家王府都带了很多很多东西,不但有吃的还有用的,连布料和皮子这些都拿了不少。
罗书兰还特地嘱咐两位管事老太监,跟他们说“冬日里天寒,这些皮子你们拿回去做大氅,可暖和呢!裁剪下来的边角料还可以做护膝和护腰,上了岁数把腿腰护好了,不遭罪。等过了初五就会有裁缝上门给大家量身,罗家把裁缝铺也开到京城了,以后你们有需要的只管叫他们,都是自家的铺子,用不着给银子。千万不要客气,我母亲说了,这些铺子开到京城来,其实赚不赚钱都是小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咱们的亲戚们。”
两边王府的人听了都特别高兴,因为他们能听出来罗书兰是真心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对各自的王妃都特别的满意,是越看越满意的那种。
两家都说,虽然今年殿下不在京中,但王妃们都在,就感觉日子过得有奔头。
张大人一家看着这个场面也是感慨,特别是身在朝堂的张大人,他直到现在依然觉得陆家的祖坟肯定是冒了青烟了。要不就是陆家不知道哪一代的先祖,一定是做过大善事,要不然这陆家的香火他怎么就不断呢?陆萧元都叛国了,那么大的罪犯下来,非但没影响着陆家,反而还旺得陆家愈发的红火,简直逆天啊!
送走了两家王府的人,陆萧宇就看到张大人了。
他不认识张大人,京城战乱时他还在古县呢!这会儿打个照面儿就是一愣,但大过年的人家全家人个个手里都拎着东西来的,一看就是为了拜年,他赶紧笑脸相迎。
“不知这位大人是哪家府上的啊?可是来见我们家阿秋?”
张大人赶紧给陆萧宇回礼,一点儿都不敢在陆萧宇面前装大,“在下是新任的吏部尚书,姓张,特来给永安县主拜年的。”说完,又想了想,再补了句,“也给未来的仙王妃拜年。”
陆萧宇一听就乐了,“张大人,快请快请,两个孩子都在呢!”
罗书兰也去跟同来的女眷们寒暄,有几个小孩儿不怕生地围了上来,哄得罗书兰当场给出去好几颗金花生。
张大人一家的到来让小陆府又添了几分热闹,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张大人来拜年,很快又有李大人、姚大人、齐大人等等很多大人先后到了。
所有人都是在战乱那一晚受到过陆辞秋帮助的,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感谢陆辞秋。
人们带上了自家准备的年礼,有贵重的,也有仅表达心意的。
罗书兰做了主,照单全收,贵的也收。但小陆府会准备还礼,那些贵重之物罗书兰一过眼就能估算出价值,还回去的只会多不会少。
许多小孩子也带了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陆辞秋,有自己剪的窗花,有自己绣的帕子,还有更小一点的孩子就由大人带着,到陆辞秋跟前磕了三个头。
陆辞秋并不是很习惯受叩头礼,但她也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救命之恩能表达出的最大的谢意。她若执意不让磕这个头,对方心里也不好受。
于是该受礼受礼,受完了礼就把压岁钱给出去。
原本想要去各府拜年的这一天,被不间断到来的人们生生绊住了脚,最后哪都没去成。
但皇宫还是要去的,说好了要一起吃饭,宫里早都预备下了,不去不好。
于是在天刚刚擦黑前,小陆府的人集体出门,奔着皇宫去了。
大年初一,朝臣上朝,给皇帝贺年,与皇帝一起走向天坛,祭天祈福。
今年的祭天与往年意义不同,虽说边关一直不宁,怀北这些年从来都没有间断过骚扰。
但有裴家守着北地,每每面对怀北人来袭,都能成功退敌,守着一方的安宁。
还有南地十一皇子的大军也如铜墙铁壁一般驻守在那里,包括安槐在内的几个小国轻易不敢冒犯,南地百姓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
可那都是从前了,这一年从年初开始北地就频频告急,随着怀北太子的起势,随着北地布防图的丢失,南岳似乎被怀北打开了一个豁口,整整一年都提心吊胆地提防着怀北的进攻。
这一年,北地失守,南地大啸,望京城战乱。
别说城中百姓了,就是这些在朝官员也觉得生活开始变得艰难,且不确定起来。
所以大年初一的祭天显得尤为重要,所有人都怀着敬畏之心跪向天坛,虔诚地祈求上苍能够将好运赐给南岳,将战火带离南岳。甚至有人还当场抹了眼泪。
一同参与祈福的,不只这些朝臣,还有全望京城的百姓。
虽然百姓不能到天坛去,但是他们可以在自家门口,冲着天坛的方向跪下来。将想要说的话、想要许下的心愿都说给苍天听。祈祷生活安稳,祈祷风调雨顺。
后来,祭天结束了,朝臣们回了家,开始互相之间走访拜年。
那位曾在战乱当晚帮了很大忙的张大人,如今已是吏部尚书了。从前的吏部尚书参与了三皇子的逼宫,下了大狱。张大人顺理成章坐到了他那个位置上。
有人说,张大人只用了一晚上,就爬到了其他人一辈子也爬不上的高位。
却不知那一晚上张大人都经历了什么,也不知自家有多少人是被张大人拼死护下来的。
张大人带头,领着一家老小出了门,直奔小陆府。
他要去给陆辞秋拜年。
感谢的话不说,但这个新年得拜。没有陆辞秋,就没有他一家老小还能活在这世上,更没有他今日高官厚禄。他感激陆辞秋出手相救,也感激陆辞秋在战乱时给予他的充分信任。
张家人到时,小陆府已经聚了不少人了。打听一下才知道,是宣王府的总管太监带着宣王府所有人来给王妃拜年,还有仙王府的总管太监带着所有人来给陆芳华拜年。
陆辞秋站在前院儿落落大方受着人们的礼,然后她身边的丫鬟开始发红包,人人都有。
陆芳华有点儿不好意思,但发红包却一点都不手软,个个红包都包得大大的。
两家王府的人都很高兴,闹哄哄地说了一阵子好话,然后才告辞回去。
陆萧宇跟罗书兰一路把人们送到府门口,还给两家王府都带了很多很多东西,不但有吃的还有用的,连布料和皮子这些都拿了不少。
罗书兰还特地嘱咐两位管事老太监,跟他们说“冬日里天寒,这些皮子你们拿回去做大氅,可暖和呢!裁剪下来的边角料还可以做护膝和护腰,上了岁数把腿腰护好了,不遭罪。等过了初五就会有裁缝上门给大家量身,罗家把裁缝铺也开到京城了,以后你们有需要的只管叫他们,都是自家的铺子,用不着给银子。千万不要客气,我母亲说了,这些铺子开到京城来,其实赚不赚钱都是小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咱们的亲戚们。”
两边王府的人听了都特别高兴,因为他们能听出来罗书兰是真心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对各自的王妃都特别的满意,是越看越满意的那种。
两家都说,虽然今年殿下不在京中,但王妃们都在,就感觉日子过得有奔头。
张大人一家看着这个场面也是感慨,特别是身在朝堂的张大人,他直到现在依然觉得陆家的祖坟肯定是冒了青烟了。要不就是陆家不知道哪一代的先祖,一定是做过大善事,要不然这陆家的香火他怎么就不断呢?陆萧元都叛国了,那么大的罪犯下来,非但没影响着陆家,反而还旺得陆家愈发的红火,简直逆天啊!
送走了两家王府的人,陆萧宇就看到张大人了。
他不认识张大人,京城战乱时他还在古县呢!这会儿打个照面儿就是一愣,但大过年的人家全家人个个手里都拎着东西来的,一看就是为了拜年,他赶紧笑脸相迎。
“不知这位大人是哪家府上的啊?可是来见我们家阿秋?”
张大人赶紧给陆萧宇回礼,一点儿都不敢在陆萧宇面前装大,“在下是新任的吏部尚书,姓张,特来给永安县主拜年的。”说完,又想了想,再补了句,“也给未来的仙王妃拜年。”
陆萧宇一听就乐了,“张大人,快请快请,两个孩子都在呢!”
罗书兰也去跟同来的女眷们寒暄,有几个小孩儿不怕生地围了上来,哄得罗书兰当场给出去好几颗金花生。
张大人一家的到来让小陆府又添了几分热闹,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张大人来拜年,很快又有李大人、姚大人、齐大人等等很多大人先后到了。
所有人都是在战乱那一晚受到过陆辞秋帮助的,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感谢陆辞秋。
人们带上了自家准备的年礼,有贵重的,也有仅表达心意的。
罗书兰做了主,照单全收,贵的也收。但小陆府会准备还礼,那些贵重之物罗书兰一过眼就能估算出价值,还回去的只会多不会少。
许多小孩子也带了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陆辞秋,有自己剪的窗花,有自己绣的帕子,还有更小一点的孩子就由大人带着,到陆辞秋跟前磕了三个头。
陆辞秋并不是很习惯受叩头礼,但她也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救命之恩能表达出的最大的谢意。她若执意不让磕这个头,对方心里也不好受。
于是该受礼受礼,受完了礼就把压岁钱给出去。
原本想要去各府拜年的这一天,被不间断到来的人们生生绊住了脚,最后哪都没去成。
但皇宫还是要去的,说好了要一起吃饭,宫里早都预备下了,不去不好。
于是在天刚刚擦黑前,小陆府的人集体出门,奔着皇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