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重回1987 > 第605章 快、快喊救护车……

第605章 快、快喊救护车……

   第605章 快、快喊救护车……(1/2)

“五千万。”

李文博直接砍下一半去“我先跟你说,通货膨胀不一定多久能过去呢,你这钱在这,一压可能就是两三年。”

“害,两三年算短的了。”

黄仁强点了点头,很多大额融资,都是五六年,甚至十年往上的。

他还是觉得有点少。

按照他跟李文博的预估,回报率远高于市场上任何其他融资了。

这么好的机会,他还是想多拿点。

李文博翻了个白眼“行,多少钱你定,你去跟苏入夏谈。”

这下黄仁强不说话了,叹了口气“唉,那也行。”

“五千万不少了。”

开玩笑,五千万够李文博用到年底了。

俩人又称兄道弟的聊了会,如果熟悉他俩的人在,一定会纳闷这两位见过几次面啊,怎么亲得跟兄弟俩似的?

俩人一块儿下楼,黄仁强把他送上车,直到李文博开出停车场,他还在那挥手致意呢。

李文博开到大路上后,却长长松了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文博来接着黄仁强,亲自送他上了火车后,开车来到滨海镇的厂房,跟管理层交代了下本厂股份会变动的事情。

本厂实际上已经是独立公司了,大部分股权归岳坪集团总公司控制,部分在高管手里。

等黄仁强把钱打进来,大部分股权就要易主了。

随后他去跟艾小安打了个电话,说明了下情况,让她准备在两周内接手一笔五千万的投资。

艾小安在电话那头满脸的不可思议,接连追问他玩了什么把戏。

李文博只说等他去了再解释,嘱咐艾小安从现在开始可以全面铺开市场了。

不管现在经济有多混乱,扩张市场、增加产能就完事了。

接下来两天李文博的生活倒是风平浪静,外界却很不安宁。

因为外界的通货膨胀不仅没减弱,反而越发严重了,这和很多人预料国家不会坐视不理,很快就出台政策不吻合。

市场情绪更乱。

用艾小安电话里抱怨的话就是要不是程家的便宜原材料,再做下去就是赔钱,就看能不能在程家签的合同结束前,市场能有所改善。

不然之后做多少,赔多少。

这天李文博跟艾小安把苏入夏送上了火车,她拖着行李箱是要让她母亲入土为安去了。

这年头一个女孩一个人坐火车跨越几个省还是很危险的,艾小安提出过让李文博一块。李文博也说给她找个打下手的地方,可都被人家拒绝了。

苏入夏倒真不怕啥危险。

她身份在那呢,跟乘务一亮,人家立马会给她安排妥善了,到各地哪怕乡镇也会受到最高规格的礼遇。

又是五天过去,黄氏创投由黄仁强带路,一行几人飞到了清岛。

李文博也赶去跟他们签合同。

何云华安排的酒桌,他们一行七八人,摆了两桌酒,有几个老外还是很专业的,给本次融资做了评估。

双方只用三个小时就签了字。

最后还拍了友好合作的照片,等这些事办完,已经是下午四点钟。

他还约了招商办的单立伟吃饭,正急着想走呢,接到了一个电话局的电话。

他挺纳闷的打了回去,就听电话局那边转接了商都。

还转接?

到底啥情况?

李文博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很快就听到了那边一个年迈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05章 快、快喊救护车……(2/2)

压抑着愤怒“李文博,你有种,在背后阴我一把!”

“啊?你谁啊?”

李文博自认阴的人多了去了,一时半会真想不起来,只觉得这个声音有点熟悉。

结果那边的人气乐了“你还忘了我是谁?我是吕——”

刚说完这个字,就听那边传来话筒喀啦落地的声音,还有秘书的惊叫“吕董!吕董您怎么了?!”

“快、快喊救护车……”

接着,就是嘟嘟忙音,李文博喂了几声没回应,挂了。

心里还有点担忧谁啊?

听起来年纪不小,不会被我气死吧?

李文博没想多少,亲自给他当司机的何云华下车说“李总,时间不早了,单局那边又打了通电话过来。”

“让他等着。”

李文博颇为不耐烦的走出电话亭,把刚刚的电话抛之脑后。

现在他对单立伟也硬气起来了,不像之前来还畏手畏脚的。主要是岳坪集团现在体量够大,而且还在急速扩张中,说句不客气的,李文博如果打算把总部迁到清岛,他就能做下个戴兴渠。

单立伟找他也不是为了别的招商。

何云华在这边一边管理分厂,一边主要是负责沿海城市运输。

这也算岳坪食品的一个大头了,这几个月越做越大。李文博有意把这里做成岳坪电子的产地之一,这里也确实是个适合家电行业发展的地方。

后世很出名的海尔、海信、澳柯玛都是这里的企业。

尤其是海信。

单立伟找他,估计就是冲着这个来的。

他也没错。

办公室里单立伟正有点头疼的抽着烟上面高层一拍脑袋决定的物价闯关,可造成的后果却让他们这些地方官员愁坏了脑袋。

尤其清岛也发生了抢购风潮,电器行业尤为严重。

因为清岛沿海,百姓们的收入比内陆高,消费水平也就高。

内陆抢农副产品抢的飞起,这里抢家电就抢的飞旗。

昨天一天生产的货物今早刚上架就被一抢而空,供销大厦里的电视机只要显像的,都被抬回了家。

本土的海信……这时候大家更熟悉他另一个名字清岛无线电厂。

它的产能不够。

本厂虽然也生产电视,黑白彩色都有,甚至八五年还从东洋松下引进了新技术。

可产量并不高。

毕竟以前买的也少,他们主要是做收音机。

可膨胀一来,不够卖的了。

单立伟给他们开会,让他们提高产能,可人家也有说法啊拿什么提高产能?亏了钱,政府给补贴吗?

现在物价上涨,原材料也贵运输也贵,从国外进口机械更是要了人的亲命。

你单立伟光开会啥用?

倒是解决啊!

解决不了。

单立伟又不是大资本家,口袋里有没钱,他顶多跟本地银行商量,可银行更没钱……都被挤兑出去了,有钱也不舍得投资啊。

本来单立伟手里还有个科龙电器,就是苟东风的企业。

结果苟东风收到姜龙虎的投资后,直接把总部搬去了明珠,清岛就留了几个分厂,生产些零配件。

电子行业在单立伟心中很重要,被他视为清岛将来的龙头行业。

现在,这个龙头行业眼看生机薄弱,单立伟迫切寻找一个能满足本地产能的家电商,来本地投资建厂。

所以他的目光,才盯在了李文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