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在有真货的李文博面前,他心虚的很(1/2)
江都科技的展远飞。
自从自我介绍后,李文博就在饭桌上旁敲侧击的打听他的事。
展远飞是有点小傲气的,应该见过些世面。
虽然佩服李文博八年就把生意做大的手段,但顶多是表面客气,附和张中田。
一番攀谈后,李文博也搞清楚了。
张中田和展远飞两方合作,鼓捣出了很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机器,比如麻花机、饼干机啥的。
简单来说,就是做零食机器的。
八九年的大陆,重工业都在东北,炼钢多,但很多机器国内都造不了。
比如李文博跟商都肉联厂合作的火腿肠机,北斋集团想做,都得从国外进口。
但麻花机、饼干机等拿来做大陆人口味小零食的机器,却有不少机械厂都在研究。
因为国外不生产这个!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国外谁吃麻花啊?
所以最早的麻花机都是国外买来油炸食品的机器,改造成的。
多了一层进口关税,价格也就高了。
因此,张中田和展远飞这类商人,出现了他们仿照国外的零食机器,改进、自己制造机器,卖给零食生产商。
其中展远飞主要生产设备的电路等精细零件,张中田主要负责大零件制造和整体的组装。
毫无疑问的是,跟电视机、冰箱这种机器相比,他们生产的零食机技术含量很有限。
但国内就是缺这个。
他们做这个,就是能来钱。
八七年一年时间,两人合作卖出机器数千台,赚了三百多万。
妥妥的百万富翁。
之所以有这顿饭局,就是于喜亮想从两人手里便宜拿货。
新一批的饼干机,展远飞俩人要价六万一套。
于喜亮想买六套,那就是三十六万。
落地加上厂房等配套,那就奔着四十万去了。
于喜亮是本市最大的零食商,但年初这关口,他要是拿出这么多钱,账面上可就紧张了,毕竟还有一年的规划要做。
所以请客吃饭,希望能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
最好是先付十万,剩下二十六万分季度给。但人家两人也有话说啊,六套设备建造不要钱啊?
他们也是要支付钱给钢材等原材料厂的。
于喜亮有点着急了,又一杯酒下肚后,说“这钱我也不是说不给,咱们之前也合作过好几次了,麻花机、水果糖的机器,我哪次欠债不还了?兄弟我是年初真有难处。”
“老于,你的人品我们是信的,但我们年初也有计划。”
张中田叹了口气,看向展远飞。
后者耸耸肩,挺着大肚子说“我们哥俩也合作挺多年了,小机器做了不少,可赚的都是小钱。所以,我们也打算向更大的家电市场,使使劲。于总,我们也需要钱。”
提到家电,李文博眼前一亮时,突然觉得手肘被碰了下。
他一侧脸就看到于喜亮正对着他不停的挤眉弄眼,意思是让他帮自己说说好话。
不然我请你来,不白来了?
他和于喜亮关系没那么好,之前也就见过一面而已。
如果是别的生意,他其实懒得管。
但对对方提到的家电生意,李文博却很有兴趣,抬手哒哒敲了下桌面,一副琢磨什么的表情。
他才是这桌上最有钱,公司体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36章 在有真货的李文博面前,他心虚的很(2/2)
也最大。
他一思考,张中田第一个来劲了“怎么李总,你也有想法?”
“是有点。”
李文博眼睛眨了眨“要说家电,我很早就在琢磨这方面的事情了。不过这方面技术要求很高啊,你们有团队?”
张中田和展远飞看了眼。
后者迟疑地点点头后,张中田呵呵笑了“实不相瞒,展总在国外待了不少年头,有自己的一个团队。”
“哦?”
李文博更好奇了,看向展远飞“展总在哪呆过?”
“俄麦瑞坎,世界第一号强国,知道吗?”
展远飞提到了自己的熟悉领域,鼻尖翘了起来“那里的城市才是大城市,跟他们一比,哪怕是明珠,也跟小县城似的。”
“那是,展总是见过大世面的!”
张中田在旁边吹了句。
看得出来,这俩人合作方,展远飞是主导的一方。
于喜亮就有点傻眼了“没这么夸张吧,我去过明珠,那高楼林立的,路上跑满了车……”
“车那都是老外玩剩下的,知道老外现在玩什么吗?”
展远飞之前不咋开口说话,一开口,装比范就隐藏不住了“人家现在玩楼房、玩保险还有风、风……”
“风投。”
李文博在背后跟了句。
展远飞一愣,他明显是没学到家,半懂装懂呢,突然被李文博补充上想不起来的,有些尴尬。
讪笑一声“李总也懂?”
李文博吹牛不上税的“之前,也留学过几年。去的也是北美,展总知道斯坦福吧?”
“噗——”
于喜亮差点没一口水喷出来。
他跟李文博打交道的早,摸过他的底细。
知道李文博祖上三代都是贫农,直到他这一代,准确的说,直到几年快年底,他才有钱。
那问题来了。
穷光蛋一个的李文博,之前去哪留过学?
还斯坦福,家里蹲差不多吧?
李文博瞪了他一眼,示意他别乱说话,会有继续笑眯眯的说“我问的唐突了,以展总的见识,肯定知道斯坦福大学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也肯定知道硅谷的传奇五十年,对吧?”
展远飞吞了口口水。
他知道个屁。
他是去留学过,不过去的可不是啥著名大学,也不是俄麦瑞坎,而是北加的一所野鸡大学。
斯坦福?
硅谷?
他听外国人吹牛比的时候,听说过,可也仅限于听说。
李文博轻车熟路的说了一堆,算是把展远飞镇住了。
人家捧他,他面子也落不下来,只能干笑一声“对、对,当然知道,硅谷牛比的要命,我想从那组建个团队来国内,结果那群人要价一个比一个高……”
还要说,一九二九年,斯坦福的一位教授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把实验室里的芯片技术商业化了。
从那之后,硅谷开始了他的百年传奇。
上一世亲自去过硅谷,甚至在其中有一套房产的李文博,太熟悉那座城市了。
那是个纯粹的资本城市,到处都是经济奇迹和一夜致富的人。
八九年这年头,在硅谷的年轻人个个胸怀大志,展远飞这样的,还没资格去哪组建团队。
展远飞就是个装比货,在有真货的李文博面前,心虚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