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哥们,骗我们没好处!(1/2)
“什么院?”
大爷明显有些耳背,听到李文博的问题后也没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过了会才了然“哦哦,你说的肉联厂吧?”
“对,大爷,我打听说肉联厂在咱们这有个分院,在哪呢?”
李文博耐着性子问。
听清楚是肉联厂,大爷来精神了,笑道“对对,肉联厂分院就在掐面,小伙子,你找肉联厂买生猪?”
“我不买生猪。”
“那就是买猪肉?”
大爷闻到这,李文博笑了“大爷,这还有生猪呢?不是都做成香肠了吗?”
大爷一愣,脸上露出笑意没想到外来的小伙子连厂子在哪都不知道,却知道厂里的情况。
随即大爷脸上流露出可惜的表情,叹气说“唉,以前啊……”
不用问,都知道他要忆往昔峥嵘岁月了,李文博赶紧作别,上车继续沿路走。
老大爷看着车背影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要不是取消了统购统销,肉联厂也不至于做什么火腿肠。”
当年提起在肉联厂工作,那都是倍有面子的,工资还高。八十年代初就能拿到一个月五十块的工资,在各行各业也是天花板。
谁家想多吃点肉,肉联厂没有亲戚也是想都别想。
当初老大爷就是肉联厂的工人,那时候他就相当于白领。
想到这,老大爷重重叹了口气“可惜,唉!”
“唉。”
同样的一声叹息,也在荒凉的肉联厂分院里响起。
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坐在院子门口看着一地的荒草发愁。
就在几年前,这片满是荒草的土地上,排满了来自各地的猪肉商,等待肉联厂生猪出货。
他就是周锐进。
提起国内火腿肠之父,很多人会想到高凤高老板。
周锐进,就是高老板的得力干将。五年前他加入肉联厂后,因为工作积极、脑袋灵光,很快就晋升成了高级主管。
很快也被上面赏识,成了高老板的得力干将。
但现在,这位得力干将很无力,为了一件事愁坏了,那就是卖火腿。
八七年,也就是今年,第一根火腿肠在肉联厂诞生。
很多人或许都觉得难以置信在九十年代后快速火遍全国的火腿肠,竟然八七年才第一次在大陆生产?
但事实就是如此。
而且周锐进如果卖不出去分院份额的火腿肠,这一爆款零食,就将在八七年冬天消失了。
“咋办?”
“已经把厂里的女同志,都派发出去摆地摊卖了,也没卖出去多少。”
“饭店也不要说这是什么西洋货,这么便宜肯定有鬼。”
“唉!”
随着周锐进的重重叹息,他把烟头踩灭在豫州的黄土地里,似乎把希望也一块踩灭了。
就在这时,一辆小轿车停在了他面前,扬起一阵尘土。
车窗摇下,一张年轻的脸蛋露出,问“哥们,你们分院的周副厂长,在不在?”
厂里除了搬运工和他,哪还有别人啊?
周锐进皱眉说“哪个周副厂长?”
“就是周锐进,周厂长啊。”
车门打开,李文博一边说一边跳了下来。是
周锐进张了张嘴,干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11章 哥们,骗我们没好处!(2/2)
“小兄弟,你挖苦我来呢?我就是个管分院车间的主任,哪是什么副厂长?”
“你就是周锐进?”
李文博一拍脑袋,有些尴尬他就记得周锐进出现自报纸上时是副厂的身份,却忘了这回人家未必有这么高地位呢。
周锐进点点头“你干啥的?今年我们没生猪。”
“我就不是来买生猪的。”
李文博笑呵呵地说“现在这儿的香肠,是你负责对吧?”
周锐进点点头,颇有些自嘲的意味“你不会告诉我你要买吧?”
“猜对了。”
李文博哈哈大笑“我不仅要买,还要跟你谈一笔上千万的大买卖!”
啥?!
周锐进猛地打了个寒颤。
八七年的上千万是什么购买力?周锐进直接被这个数字吓到了,从厂大门门槛上站起,仔细打量李文博。
随即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怀疑。
不是他警惕心强,实在是李文博太年轻了,看上去比他的小十岁,好像跟高老板的孩子差不多大。
这样的人,能谈上千万生意的只有海外华侨,就算两广和澳港的大富豪公子,都够呛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做买卖。
李文博像海外华侨吗?
瞧他穿的那身大棉服,就不像。
那些海外华侨家的少爷,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在大雪天也不穿棉袄的。
总之,周锐进一通分析后,认定李文博是来忽悠人的了,盯着他眼睛问“啥买卖啊,能上千万?”
李文博看了眼院子里一箱又一箱的火腿肠,指了过去“就那个。”
周锐进鼻子眼的哼热气,瞬间笑了“哼,你要是个骗子,还是放过我们吧,我们可没钱给你骗。”
“我知道。”
李文博走到他旁边,靠在门框上递给他一根烟。
周锐进对他明显抱有戒心,但烟是好烟啊。
自从厂子出事来,周锐进已经很久没舍得抽这种好烟了,舔了下嘴唇还是接过,语气也松懈了不少,眯着眼问“你知道啥?”
有时候,一根烟一瓶酒,是拉近彼此之间关系的最快方式。
李文博很热情地帮他点上后,又给自己点了一根。
仅凭这个动作,周锐进就越发肯定李文博不是什么二代公子。
尤其不是外国来的。
周锐进跟着高老板去过国际食品展览会,见过那些有钱老外的公子哥,他们对大陆人的态度,不能说是轻蔑,也差不多。
平常这些公子哥都不会正眼瞧他们的,更别说递烟给他,还亲自点烟了。
周锐进一边深吸口气,享受烟草过肺的感觉,一边更加认定李文博是个骗子,淡淡地说“哥们,骗我们真没好处,我们自己都快发不出工资了。”
“谁骗你们了。”
李文博自己也叼上一根,啪地点上,说“我知道你们的情况,也知道八四年猪肉的统购统销取消后,你们就赚不着钱了。”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开放,八四年取消了一大批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
这件事在李文博心中印象很深,因为这意味着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统购统销制度开始瓦解了。
李文博吞云吐雾,慢悠悠地说“首当其冲遭到打击的,就是各地肉联厂,就包括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