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原来是她(1/2)
二人说了好一会话,门才打开,绾宁从里头出来,此时已经日落西斜。
半夏和杜若听到声音,赶忙迎上来。
绾宁看到半夏,想到今儿来时买的茯苓糕还忘在了马车上,赶忙让半夏去拿过来。
又先近了屋等着。
等半夏来,递给君逸。
君逸接过来闻了闻,目露惊喜“茯苓糕。”
绾宁点头“嗯,上回听你说起,京城中这一家的最好吃,刚刚上来时忘了,你尝尝好不好吃。”
君逸见绾宁把他随口说的话放在心上,有些受宠若惊,喜欢得不得了。
“你还要去别处吗,还是现在回去?还是我送你吧。”
绾宁“不必,本就是偷偷来的,被人瞧见总归不好。”
君逸看着桌上的糕点,语气颇为恋恋不舍“都到饭点了,不然吃了晚饭再回吧。”
“祖母在家等着我呢。”
绾宁说完,看君逸的神色有些失落,心中笑他谈起正事时和现在却是两幅面孔。
怪自己心有不忍,只得道
“等年底再想和祖母吃饭的机会就屈指可数了,现在自然是紧着陪她老人家。”
君逸想到年底二人的婚事,只觉得时间漫长,叹了口气,“好吧。”
绾宁欲走,拦住他“不必送,我悄悄的出去就好。”
“嗯。”
绾宁下了楼,君逸在二楼,看着她的背影离开。
脑中想着绾宁刚刚说的话,微微垂眸,陷入沉思。
绾宁从后院的雅间通过暗门出来,早已经有人备好了新的衣裳和首饰,由半夏捧着出来。
出了大门,绾宁上了马车,径直回了府。
马车行到国公府门前,就看到旁边停着一排马车,一问之下是太师府来了人。
绾宁让杜若去问了问,自己先回了院子更衣。
不一会儿杜若便回来了。
“是周太师派人上门道谢。
原是今日那件事,当时周六小姐和谢大小姐一起去喝了早茶,从茶楼里出来,没走几步就被忠勇侯府的世子拦下了。”
绾宁“谢家小姐?
是谢泉谢御史家的大小姐谢绮吗?”
杜若点头“不错,谢大小姐如今待字闺中,不过已经和新任礼部参知汪纵说亲了。不日便出嫁。
“原来是她。”
绾宁想到上回赵砚臣来国公府,跟她说起他和周六小姐的婚事,便是谢家的人在奔走。
而两个人的关系有实质性的进展,是灯会那一日赵砚臣赴了谢公子的约,一同逛灯会。
这会由谢大小姐陪着周六小姐出门,倒也说得过去。
谢家在赵砚臣和周六小姐之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不过这位谢小姐日后要嫁的,可不是什么好人。
上回赵砚臣来,她说起谢绮的事,便是有意让赵砚臣送份大礼给谢家。
现在已经告知了,不过还没有消息,是因为京城离津州路途遥远,最快得到消息,也要一个月之后去了。
这位谢小姐倒是个好的。
前世大水灾害,城外百姓流离失所。
朝廷支持募捐,谢小姐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捐了出来,可见是个有爱心善良的人。
这一次,城外没有人命伤亡,百姓居地建设也有朝廷一律支持,便也没有找大家募捐。
她记得这位谢小姐,后来出嫁也是上敬公婆,下待友善,府中没几个说不好的,待人接物也都挑不出错来。
后来津州的事情被曝出来,谢小姐二话不说合离,却没有跟个怨妇一样到处哭诉,哪怕出了汪家,也没有在外说过汪家人半句不好,对那些传言只字不提。
可见其心有沟壑,是个拎得清又果断的姑娘。
前世她听说了谢小姐的事迹还挺欣赏,谢夫人教出了个好女儿。
一直想着有机会要跟这位谢小姐结交一番,但是因为谢小姐经历特殊,她为着策王府的名声一直没有往前,等着入宫更加没有机会,如今想起来都引以为憾。
这一世,没准能和这位谢小姐成为朋友。
夜幕四合,前头来传饭。
绾宁简单收拾过便出了门。
今日出门前,便让半夏留了话,会回来,刚刚回府也让人去前厅禀报了一声。
前厅里,已经盏上了灯。
老夫人一见着绾宁来,顿时眉开眼笑。
也没有问她去哪里,见了谁,一开口便是
“今日可玩的开心?”
绾宁连连点头,“是。”
老夫人“玩得高兴便呆久些,不必太拘着礼的。”
绾宁对着老夫人笑笑“绾宁想早些回来陪祖母用饭。”
“你这孩子。”
老夫人显然很喜欢听这样的话,笑得合不容嘴。
“好好好,吃饭吃饭,都饿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82章 原来是她(2/2)
绾宁做了个摸肚子的动作,“可不是嘛。”
老夫人又呵呵呵的笑起来。
到饭厅,宋渊已经在等着了。
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照例都是绾宁爱吃的,其间有几道新菜,老夫人特地放在一旁。
“你尝尝,看看好不好吃,以后我让厨子什么都做一些,让你多吃一些。”
老夫人没有说让你多见识一些。只是心里又是一阵酸楚。
绾宁侧目,连声道歉。
饶是前世她在宫中吃过山珍海味,也觉得国公府的味道着实美味。
不由得多吃了一些,老夫人看着十分满意。
脑中已经在琢磨明日的菜谱了。
一顿饭吃完,老夫人对着宋渊开口,问起了今日长街上发生的事。
之前忠勇侯府和太师府的人相继前来道谢,老夫人都不了解,这会正好问问事情的始末。
老夫人没有避开绾宁。
国公府的教育一直十分开放,并不认为女子只要会琴棋书画女工就好,家里的大小事适当了解一下,有助于开拓眼界。
宋渊当即把事情说了一遍。
老夫人点点头,开口,
“当街闹事,既碰到了,岂有视而不见之理。
忠勇侯府家势显赫,位高权重,你亲自把人送回去也无可厚非。还好忠勇侯府是个拎得清的,要不然这个梁子怕是就会结下了。”
宋渊点头“母亲说的是,儿子也如此想。”
老夫人嗯了一声
“此事陛下可知道。”
宋渊摇头,“我只当一桩小事,没有特地禀告陛下。”
老夫人道“是,不掺合就对了。
忠勇侯府的世子,是溺爱太过,不知敬畏,如此行径也做得出。
拦的还是太师府的小姐,这一回怕是多多少少也得受些惩罚了。
你马上就要走了,便别多事。”
宋渊“是,儿子明白。”
绾宁见二人说完,才开口
“父亲何时动身。”
前几日便听宋渊说,差不多这几天就要走了,今日应该是去确定行程。
宋渊“初十,一早便走。”
老夫人,“怎么这么快?”
其实她心里大约是有底的,只不过现在一听宋渊说出来,心里立马便有了不舍的情绪。
宋渊“已经回了那么多日了,也该走了。”
“也是。”
老夫人叹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看得出来,脸上是浓浓的不舍。
宋渊看向绾宁
“前几日吴氏来过,想要为他儿子要一封推荐信。”
“是。”
绾宁点点头“我已经拜托了逸王殿下,这件事他会解决,父亲不用操心。”
宋渊摆摆手,并不认同这个做法。
“这是我们家的家事,我来解决就好,不必麻烦逸王殿下。
逸王殿下虽然是你的未婚夫,但是,你心里得有一杆秤。
如今,我还能动,一封推荐信还是能写的。
吴氏那一次来过后,我便已经写了上去,也让人传了话给逸王府。
以后,咱们府上能解决的,都不必麻烦逸王殿下。你们好好的过日子就行。”
绾宁的眼眶微微发热。
宋渊并不是不相信君逸,而是不希望君逸因此对她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虽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国公府依然处处为她考虑得周全。
“是,父亲,女儿记下了。那件事……,是我答应了她。”
宋渊“这不怪你,你祖母与我说了,她哭哭啼啼。那般样子,什么话都说得出口,你作为女儿也不好拒绝。
所幸你言语有状,跟她约定以后有事也不可上门,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这个麻烦。
只是,这一点当时你祖母并没有制止你。宁儿,你会不会觉得是国公府不近人情,她毕竟是你的母亲,但是我们如此做……,却有点过河拆桥的嫌疑。”
宋渊问的很小心,言辞错句也非常的诚恳。
绾宁摇头,不假思索地坚定道
“不会,祖母和父亲是我的家人。”
绾宁没有多话去解释。
只这一句。
宋渊别开眼,只点了点头,像是隐忍着什么,良久也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情绪。
屋子里霎时安静下来
这边老夫人已经泪流满面,连忙擦掉泪水不让绾宁察觉。
大家说开了,心里没了芥蒂。不知不觉间,亲人感情又深了几分。
宋渊也可以放心的走。
老夫人看绾宁如此懂事体贴,心里更是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更加好好待他。
绾宁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这一世,她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藏着掖着,也不跟家人打马虎眼,大家可以坦荡明白的相处,这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