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只算天易,不提人事(1/2)
苏梨猛然顿住,眼睛看着亭角,突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绾宁也没有说话。
亭子里突然便安静下来,只有山风吹动树叶而起的轻微哗哗声。
苏梨愣住,不知道想到什么,眼神顷刻暗淡,一股悲伤的情绪,从身体里蔓延出来。
从前易家成为普通人,她从未看轻过易景半分。但是现在易家重获爵位,她一下就觉察出了差距。
她这个郡主,是皇帝随手一给的安慰,无权无势无封地,只有一个空名头。
和易家几代承袭的爵位来比,根本不够看。
“阿梨。”
绾宁伸手过去,握住苏梨。
苏梨回过神来,露出一个很刻意的笑容来“没事,宁姐姐,我高兴呢。
等易家平冤,景哥哥一定能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
我为他高兴。”
绾宁“阿梨,我知你朋友少,和景公子一起长大,情谊不同于他人。
只是……,若真是如此,以后怕是不能和景公子过多来往了。
你真的高兴吗?”
苏梨愣住看向绾宁,说不出心中什么感受,有些苦涩。
“是的,我也高兴。”
苏梨低下头
“哪怕景哥哥以后和我疏远,以后我们不能再和从前一样,我也为景哥哥高兴。
因为那本来就是他的人生。
他以后不能和我多接触,或许我们的缘分,只到此为止了吧。”
苏梨真的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虽然年纪小,但是道理都懂,不知道是不是没爹没娘的孩子都懂事的早,难过了也不哭不闹,冷静的接受现实。
“阿梨,也不一定景公子就会疏远你的,每个人都有朋友,交朋友没有说要门当户对的。”
苏梨低着头,没有说话。
她知道不可以,若她也是男子,自然无所谓,但是她是女子,景哥哥未来的妻子,一定会介意的吧。
这时候,苏梨觉得,自己若是男子该多好。
就可以和景哥哥一直做朋友了,做一辈子的朋友。
但是,她是女子,不可以……
绾宁叹息一声,手握得更紧“阿梨,无论如何你还有我。”
“谢谢宁姐姐。”
杜若要了茶来,绾宁给苏梨倒了一杯。
不知道是不是山茶的缘故,喝在口中,无比苦涩。
她看向远处的山脉,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和当初父亲母亲不在时的感觉一样。
易家是侯府之后。
以后一定会娶一个门当户对知书达理的大家小姐。
以光耀门楣。
以后他会妻妾成群,儿孙满堂。
苏梨明明心里是为他高兴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难受。
“阿梨……”
对上绾宁关切的目光,苏梨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宁姐姐我没事的,就是心里有点难过。
毕竟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一想到突然疏远,心里总是有些不好受的。
别说是一个很要好的朋友。
哪怕是养了一只小猫,若是它突然要离自己而去,心里也是会恋恋不舍的。
宁姐姐,你不必担心,过两日我就好了。”
苏梨说得认真,没有大哭大闹,还反过来安慰绾宁。
看着如此懂事的苏梨,绾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苏大小姐,梨梨,你们怎么在这里?”
听到声音,她们回过头去,是易景。
“景公子。”
“景哥哥。”
易景似乎是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遇到她们,眼露欣喜。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新任钦天监赵大人。与我们一同来的,还有一位季大人,刚刚遇到一位熟人,我们便先过来了,正好就在这里等他。
赵大人,这位是苏大小姐,这位是安平郡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16章 只算天易,不提人事(2/2)
人前,赵砚臣和绾宁,这是第一回见面。
绾宁往对面看了一眼,果然远远的看见那边还有人。
而他们身后,还跟着几个季家的护卫。
季家,是当今皇后的娘家,恒王的外家,这一次易家的案子,旧事重提,就是这位季大人从中周旋的。
他不是绾宁安排的人,应该是君逸。
想到君逸,绾宁眸光微闪。
“哦,原来是赵大人,听闻赵大人对天象命理之说很有研究。
我从小就被人说命格不好,不知能否请赵大人替我看看。”
赵砚臣走过来“本官略有了解,正好刚刚和季大人也聊到了命理,那便替苏大小姐看看。
本官说的不一定对,苏大小姐只听听便好。”
绾宁笑了笑“那就有劳赵大人了。”
“阿梨带景公子去那棵松树下看看吧,刚刚我们路过那里,景色一绝。”
苏梨想着命理之事,绾宁肯定不想让人知道,才特意吧他们支开。
心中了然,当即应道
“是,宁姐姐。”
二人向不远处的松树走去,半夏和杜若守在亭子的两侧。
那几个侍卫等在路口。
赵砚臣低头,语气恭敬“大小姐。”
绾宁“一切都准备好了?”
赵砚臣点头“是。”
绾宁“陛下如今什么态度?”
赵砚臣想了想“算是倚重。”
绾宁“朝廷呢?”
赵砚臣“对属下嗤之以鼻,觉得属下只是运气好。”
绾宁“嗯,无碍,只要能在陛下面前说上话就好。
不过要记住,话别说太满,一定给自己留余地。”
赵砚臣“是,属下牢记小姐的话。”
绾宁“你只算天意,别提人事。这一回是季家人带你来此,怕是知道你的事。
你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好。季家想拉拢你,不会乱来。
你有心娶周六小姐,便也不怕人知道。”
赵砚臣“那季家会不会以此为要挟?”
绾宁“不会,等易家事了,策王不会无动于衷,一定会反击。
到时候季家自顾不暇。
等能腾出手来的时候,一切已成定局。”
赵砚臣低头“是。”
绾宁顿了顿,看向他,
“接下来的话,你听清楚,这是第二次的大事件,足够你扬名立万在朝廷站稳脚跟。”
赵砚臣正襟危坐“是。”
绾宁看了他一眼,这才开口
“六月,京城会下一场雨。
从六月初一到六月三十,整整下一个月。
一开始是绵绵细雨,接连下了六日。
初七那一日,天还微微亮,便大雨滂沱。
整整七日大雨,冲毁了护城河,京城外一片汪洋,良田被毁,道路被淹。
城外枫林湖水位高涨,倒灌进城内的西京湖中。
外面的人进不来,物品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
到十八那一日,京城封城。
京城人心惶惶,物价飞涨,最高的时候,粮食翻了百倍。
柴火药材千金难求……”
赵砚臣听绾宁像在讲故事一样慢条斯理的说完。
整个人怔住,良久才回神,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忍住要跪下的冲动。
上回贺县的事,他往上报的时候,只报了绾宁说的那些信息的十分之一。
许多人就已经觉得他神乎其神,有观天象的真才实学,有窥得天机的本事。
只有他知道,眼前的人才是真正能与老天爷说上话的人。
她不仅知道会发生什么,而且还具体到了某个时辰,下多久,下多大,什么范围,多大损失……
赵砚臣小心翼翼的对着绾宁拱了拱手,不敢抬头看绾宁,语气里是十足的摩拜和敬仰
“大小姐,属下记住了,定然一丝不敢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