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珣倒不觉得嫁个高门大户或是嫁个有出息的少年就是好归宿,他自己都没有什么建树,一辈子靠着父亲的荫蔽,混吃等死。
所以说在他看来,他闺女不缺钱,李临生得好学识不差,是个细心细致的人,要是一心一意地对他闺女,也是可以的。
至于后辈子孙的前程,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就不想这么远了。
当然,若是一般人许什么一辈子不纳妾,他都是不信的,那些个抛弃糟糠之妻另娶娇娘纳小妾的不在少数,但是李临说是祖训,他倒是信了这话。
违背祖训,那便是不肖子孙,是要被世人戳脊梁骨的。
李临他不敢。
苏莞回过神来,然后道“女儿没有什么不愿意的,女儿都听父亲的就是了,父亲总不会害了女儿。”
苏珣一听,心中甚是满意,觉得自己女儿当真是贴心又温婉,若是别的姑娘知道自己要嫁给一个一穷二白的寒门子弟,那都是要跳起来了,她就这样温温柔柔地说听父亲的。
“那若是你祖父祖母提这事,父亲就为你应下了,不过你放心,父亲定然不会让你吃亏的。”虽然说他觉得李临这少年还算不错,但是时机正好,总是要为闺女多捞点好处的。
“日后旁人若是说什么,你也别往心里去,好生地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女儿知道的。”
苏珣看着自己娇花似的闺女,心中叹了口气,一转眼,闺女也都大了,也到了要定亲的时候了,他都以为自己还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候。
“行了,你身子还没好,回去好生休息吧,一切有父亲为你做主。”
“是。”
苏莞饮了一盏茶,然后便带着小桑告辞离开,这边的苏珣喝着茶,心情还算不错。
一旁的李氏却觉得有些不妥,忐忑了好半晌才问他“三爷当真是觉得这李公子不错?!”
“自然。”苏珣对李临倒是挺满意的,“年轻人,学识不错,长得又好,怎么能差得了,更主要是他家的这个祖训啊,阿莞她性子温善,不争不抢的,若是换做高门大宅里的,指不定就被人害了,还不如让她嫁了这个,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李氏却问“可若是阿莞嫁的比姐妹们差,日后见了面,卑躬屈膝的,她心中能痛快。”
这嫁人啊,便好比投胎,前半生靠家族父母,后半生靠的是婆家夫君,若是嫁的差了,日后见了别人还得行礼屈膝,那是几人能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姑娘们都踮着脚尖往上爬。
苏珣道“他同我说过,他无心仕途,日后能回来帝城的时间不多,在地方上,阿莞便是出嫁了还是晋宁侯府的姑奶奶,谁人敢欺负到她的头上。”
李氏有些不赞同,她倒是觉得嫁得好才是真的好。
她娘家本是富商,因着没有权势,受到了多少的磋磨,这个那个的都想过来捞一笔,也就是她嫁了苏珣,与晋宁侯府攀上了关系,那些人这才不敢,而且家中还轻易地拿到了皇商的牌子。
故此,李氏嫁了苏珣做继室,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娘家,都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不过这些话,她到底是不敢和苏珣说的,苏莞到底不是她亲生女儿,若是她开了这个口,日后出了什么事情,那可是要怨怪在她的头上的。
晋宁侯和王氏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下了决定,次日便派人请苏珣去了福平院,说起了这事。
王氏坐在一张玫瑰圈椅上,喝了一口茶道“你父亲许下的诺言,轻易违背不得,仔细算来,如今也只有阿莞合适了,你们若是不愿,再想法子补偿那李公子就是了,是我与你父亲对不住你和阿莞。”
能用别的补偿自然是好的,就是怕外面的人说晋宁侯府忘恩负义,不守承诺,也怕李临不同意闹了起来,到时候满城皆知,于外,晋宁侯府的名声不好,于上,陛下若是听到了这些,怕是对晋宁侯心有不满。
世人立于世,信守承诺才是好品行,一个忘恩负义之人,谁人敢信。
晋宁侯也是无奈“怪我,当初不该许下这样的诺言。”
苏珣倒是没有晋宁侯与王氏意料中的那样生气,只是笑笑道“父亲母亲说的是什么话,我观的李公子还算不错,再则,为祖父祖母分忧也是阿莞分内之事,我自然没有什么不愿的。”
“昨日我外出也偶然遇见了李公子,还同他喝了几盏茶,他与我说了这事。”苏珣慢悠悠地说起了当日的事情,“我倒是觉得这门亲事不错,昨日也问过阿莞,她自己也愿意。”
“只不过,阿莞嫁李公子,毕竟是受了委屈的,父亲和母亲在嫁妆上得往上提一提。”
高门大宅,也有这不成文的规定,一般庶女出嫁陪嫁不过是一千两到三千两银子,若是嫡女得上万两,当然,若是娘家心疼自家姑娘,给多也行,岳氏出嫁的时候十里红妆,李氏嫁入苏家也是带了诸多的嫁妆。
王氏没想到苏珣竟然觉得李临不错,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也反应过来了。
“这个自然,我之前与你大哥大嫂商量过府上给阿芙的陪嫁,阿芙是嫡女,嫁的还是昭王府,公中打算出两万两银子,若是阿莞愿意,公中便出四万,我这个做祖母的,另外再给她添一万。”
“我那些多年攒下来的东西,也挑选一些给她,这些都是阿芙所没有的。”
王氏如今是恨死了杨氏和苏芙了,自然是不会留什么给她了,她的那些东西,给苏莞一些,再留一些给苏苓苏萝,其他人都不给。
“至于你要为她贴补什么,那便是你的事情了,我们不管,岳氏带来的东西有些是我在管,有些是李氏在管,到时候也一并交给她。”
仔细算下来,苏莞这一出嫁,这家底都要与晋宁侯府的家业比一比了,晋宁侯府富贵不过二十年,积攒的东西并不多,孙辈的亲事办完,估计也要家底掏空了。
苏珣一听,果然是很满意的“那儿子便谢过母亲了。”
苏珣倒不觉得嫁个高门大户或是嫁个有出息的少年就是好归宿,他自己都没有什么建树,一辈子靠着父亲的荫蔽,混吃等死。
所以说在他看来,他闺女不缺钱,李临生得好学识不差,是个细心细致的人,要是一心一意地对他闺女,也是可以的。
至于后辈子孙的前程,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就不想这么远了。
当然,若是一般人许什么一辈子不纳妾,他都是不信的,那些个抛弃糟糠之妻另娶娇娘纳小妾的不在少数,但是李临说是祖训,他倒是信了这话。
违背祖训,那便是不肖子孙,是要被世人戳脊梁骨的。
李临他不敢。
苏莞回过神来,然后道“女儿没有什么不愿意的,女儿都听父亲的就是了,父亲总不会害了女儿。”
苏珣一听,心中甚是满意,觉得自己女儿当真是贴心又温婉,若是别的姑娘知道自己要嫁给一个一穷二白的寒门子弟,那都是要跳起来了,她就这样温温柔柔地说听父亲的。
“那若是你祖父祖母提这事,父亲就为你应下了,不过你放心,父亲定然不会让你吃亏的。”虽然说他觉得李临这少年还算不错,但是时机正好,总是要为闺女多捞点好处的。
“日后旁人若是说什么,你也别往心里去,好生地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女儿知道的。”
苏珣看着自己娇花似的闺女,心中叹了口气,一转眼,闺女也都大了,也到了要定亲的时候了,他都以为自己还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候。
“行了,你身子还没好,回去好生休息吧,一切有父亲为你做主。”
“是。”
苏莞饮了一盏茶,然后便带着小桑告辞离开,这边的苏珣喝着茶,心情还算不错。
一旁的李氏却觉得有些不妥,忐忑了好半晌才问他“三爷当真是觉得这李公子不错?!”
“自然。”苏珣对李临倒是挺满意的,“年轻人,学识不错,长得又好,怎么能差得了,更主要是他家的这个祖训啊,阿莞她性子温善,不争不抢的,若是换做高门大宅里的,指不定就被人害了,还不如让她嫁了这个,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李氏却问“可若是阿莞嫁的比姐妹们差,日后见了面,卑躬屈膝的,她心中能痛快。”
这嫁人啊,便好比投胎,前半生靠家族父母,后半生靠的是婆家夫君,若是嫁的差了,日后见了别人还得行礼屈膝,那是几人能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姑娘们都踮着脚尖往上爬。
苏珣道“他同我说过,他无心仕途,日后能回来帝城的时间不多,在地方上,阿莞便是出嫁了还是晋宁侯府的姑奶奶,谁人敢欺负到她的头上。”
李氏有些不赞同,她倒是觉得嫁得好才是真的好。
她娘家本是富商,因着没有权势,受到了多少的磋磨,这个那个的都想过来捞一笔,也就是她嫁了苏珣,与晋宁侯府攀上了关系,那些人这才不敢,而且家中还轻易地拿到了皇商的牌子。
故此,李氏嫁了苏珣做继室,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娘家,都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不过这些话,她到底是不敢和苏珣说的,苏莞到底不是她亲生女儿,若是她开了这个口,日后出了什么事情,那可是要怨怪在她的头上的。
晋宁侯和王氏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下了决定,次日便派人请苏珣去了福平院,说起了这事。
王氏坐在一张玫瑰圈椅上,喝了一口茶道“你父亲许下的诺言,轻易违背不得,仔细算来,如今也只有阿莞合适了,你们若是不愿,再想法子补偿那李公子就是了,是我与你父亲对不住你和阿莞。”
能用别的补偿自然是好的,就是怕外面的人说晋宁侯府忘恩负义,不守承诺,也怕李临不同意闹了起来,到时候满城皆知,于外,晋宁侯府的名声不好,于上,陛下若是听到了这些,怕是对晋宁侯心有不满。
世人立于世,信守承诺才是好品行,一个忘恩负义之人,谁人敢信。
晋宁侯也是无奈“怪我,当初不该许下这样的诺言。”
苏珣倒是没有晋宁侯与王氏意料中的那样生气,只是笑笑道“父亲母亲说的是什么话,我观的李公子还算不错,再则,为祖父祖母分忧也是阿莞分内之事,我自然没有什么不愿的。”
“昨日我外出也偶然遇见了李公子,还同他喝了几盏茶,他与我说了这事。”苏珣慢悠悠地说起了当日的事情,“我倒是觉得这门亲事不错,昨日也问过阿莞,她自己也愿意。”
“只不过,阿莞嫁李公子,毕竟是受了委屈的,父亲和母亲在嫁妆上得往上提一提。”
高门大宅,也有这不成文的规定,一般庶女出嫁陪嫁不过是一千两到三千两银子,若是嫡女得上万两,当然,若是娘家心疼自家姑娘,给多也行,岳氏出嫁的时候十里红妆,李氏嫁入苏家也是带了诸多的嫁妆。
王氏没想到苏珣竟然觉得李临不错,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也反应过来了。
“这个自然,我之前与你大哥大嫂商量过府上给阿芙的陪嫁,阿芙是嫡女,嫁的还是昭王府,公中打算出两万两银子,若是阿莞愿意,公中便出四万,我这个做祖母的,另外再给她添一万。”
“我那些多年攒下来的东西,也挑选一些给她,这些都是阿芙所没有的。”
王氏如今是恨死了杨氏和苏芙了,自然是不会留什么给她了,她的那些东西,给苏莞一些,再留一些给苏苓苏萝,其他人都不给。
“至于你要为她贴补什么,那便是你的事情了,我们不管,岳氏带来的东西有些是我在管,有些是李氏在管,到时候也一并交给她。”
仔细算下来,苏莞这一出嫁,这家底都要与晋宁侯府的家业比一比了,晋宁侯府富贵不过二十年,积攒的东西并不多,孙辈的亲事办完,估计也要家底掏空了。
苏珣一听,果然是很满意的“那儿子便谢过母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