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被官员和地主豪绅欺负,所以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对官员和地主极为苛刻,动不动就诛人九族。
而姚广孝父母双亡后,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走到哪都不受重视,所以他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才能不逊于任何人。
可今天,听了朱拓的一番话,才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原来自己一生追随的肃王,心中竟然有这样的志向,还真是臭味……呃,志趣相投啊!
“敢问大王,您想要怎么做?贫僧愿全力助您!”
朱拓挠了挠头,说道:“具体的方针,本王也不知道怎么做……因为本王也是第一次办这种事,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啊?”
朱拓皱眉道:“不过本王心中有个大概,比如说,要重新设立商税……以后国库的收入,要逐渐从农税上面,转移到商税上面。”
“还有,商人的一切行为,要由朝廷牵头。如粮食的定价、铁器盐巴的贩卖,全部由朝廷做决定,还要出台反垄断法,以防商贾联合起来垄断市场。”
姚广孝心中细细琢磨,琢磨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并在心中草拟合适的方案。
“大王,还有吗?”
朱拓点头:“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将商人从土地中剥离出去,从商者入商籍,所属三族之内的亲人,手中不得有田地,也不得买卖土地。”
姚广孝心中一惊,皱眉道:“如今的商贾手中有大量的田地,如果大王不让他们买卖土地,闹不好会激起民怨啊……”
“嗯,本王知道,本王不仅想这样,甚至还想取消人丁税,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税,也就是摊丁入亩!”
“啊?从周朝起,就没有这样做的啊!”
“哈哈,那岂不是说,本王要开先河了?史书上会怎么记载本王?”
朱拓喜滋滋的笑了一声,说道:“人丁税的弊端太大,官员豪绅们利用特权隐漏人丁,而税赋大头却落在了贫苦百姓身上,对百姓们太不公平了。”
“嗯,所以大王来苏州府,就是为了办这件事对吗?”
“不光是这件事。”
“啊?”
朱拓掰着手指头算道:“还有,本王想统一税赋的方式,百姓纳税时,有的缴纳丝绸、有的缴纳茶器、有的提供珍奇古玩……所收取的税赋太杂太乱,所以本王想推行一条鞭法。”
“什么是一条鞭法?”姚广孝不解的问道。
朱拓便解释了一番。
姚广孝倒吸了一口凉气。
“还有吗?”
“哦,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比如说,朝廷定的十两银子标准,到了下面就变成了二十两……所以要用火耗归公的法子,所谓火耗归公,就是……”
朱拓不断比划着,滔滔不绝的说了一通,又让
沉默了良久,再度问道:“大王,还有吗?您还想办成什么事?”
“还有在太湖地区建造海船,要建造数百艘海船,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增强与西方国家的往来,把咱们大明的东西卖出去,赚那些蛮夷的金银!”
姚广孝已经记不清吸了几口凉气了,听着肃王的宏大志向,心中已经震惊的麻木了,要不是跟随朱拓的时间久了,姚广孝还以为朱拓瞎吹牛逼呢。
“大王,还有吗?”
“嗯,还有,不瞒你说,本王还想给长江改个道,治理治理中下游的水患问题……”
姚广孝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呆呆的看着朱拓,难道肃王殿下不知道改道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吗?尤其是像长江这种水系,要是征发十万民夫挖河道,恐怕用不了多久,苏杭就有人揭竿起义了!
“大王,您说的这些事情,心中可有方案?”
朱拓摇摇头,然后一脸期待的看着姚广孝,询问道:“道衍啊,本王和你说这么多,不就是希望你给本王出个主意吗?”
“啊?”
“啊什么啊?你平日里主意不是最多吗?如今本王需要你时,你就开始装傻了是不?亏本王平日里那么信任你,就几件小事情,难道你都搞不定吗?”
闻言,姚广孝严肃的点点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大王,欲速则不达,这些事情,一件一件来办理吧,首先是商贾一事,大王明面上交好各商贾,再暗中图谋……”
姚广孝不愧是大才,在短短瞬间,就想出来切实可行的计策,对着朱拓耳语。
朱拓大喜,拍着桌子叫道:“不错,不错,道衍啊,不愧是你,心中的毒计一条接着一条。哈哈,这下商贾们可要乖乖听话了!”
姚广孝谦虚道:“还是大王提供的思路好。”
朱拓咧嘴一笑,傲然道:“自然是本王的功劳。父皇重农抑商,纯粹是为了抑商而抑商。而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规范商贾的行为,让他们缴纳税赋,用于填充国库,这不比父皇的一纸禁令好上无数倍?”
朱拓对此有些得意,还是我看得通透啊,父皇那昏君何能及本王也!
商人就得老老实实从商,要是你敢兼并土地,那就是大罪,诛你九族!
如今的赵朋兴可高兴坏了,在大明建立后,商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惨,大明朝廷就不待见商贾,对待他们就像是对待绿油油的韭菜一样,每次大战或者徭役,就优先让他们上。
并且给他们设立了条条框框,吃饭是什么标准,穿衣是什么标准,坐车是什么标准……甚至出趟远门,都要报备清楚行踪。
这样的限制,虽然让大明以最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农耕,可是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可是,他们终于熬到头了,赵朋兴万万没想到,肃王殿下竟然如此昏……开明,要解除对他们的种种限制,甚至还鼓励他们经商。
这段日子里,赵朋兴积极联络各商贾,商贾们一听说这个事,都激动地上蹦下跳,口中高呼仁义肃王,就差把肃王给供起来,每日上三炷香了!
姚广孝幼年时期也很悲惨,悲惨程度和朱元璋差不多,俗话说得好,成年后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抚平幼年时期的伤疤。
朱元璋被官员和地主豪绅欺负,所以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对官员和地主极为苛刻,动不动就诛人九族。
而姚广孝父母双亡后,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走到哪都不受重视,所以他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才能不逊于任何人。
可今天,听了朱拓的一番话,才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原来自己一生追随的肃王,心中竟然有这样的志向,还真是臭味……呃,志趣相投啊!
“敢问大王,您想要怎么做?贫僧愿全力助您!”
朱拓挠了挠头,说道:“具体的方针,本王也不知道怎么做……因为本王也是第一次办这种事,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啊?”
朱拓皱眉道:“不过本王心中有个大概,比如说,要重新设立商税……以后国库的收入,要逐渐从农税上面,转移到商税上面。”
“还有,商人的一切行为,要由朝廷牵头。如粮食的定价、铁器盐巴的贩卖,全部由朝廷做决定,还要出台反垄断法,以防商贾联合起来垄断市场。”
姚广孝心中细细琢磨,琢磨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并在心中草拟合适的方案。
“大王,还有吗?”
朱拓点头:“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将商人从土地中剥离出去,从商者入商籍,所属三族之内的亲人,手中不得有田地,也不得买卖土地。”
姚广孝心中一惊,皱眉道:“如今的商贾手中有大量的田地,如果大王不让他们买卖土地,闹不好会激起民怨啊……”
“嗯,本王知道,本王不仅想这样,甚至还想取消人丁税,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税,也就是摊丁入亩!”
“啊?从周朝起,就没有这样做的啊!”
“哈哈,那岂不是说,本王要开先河了?史书上会怎么记载本王?”
朱拓喜滋滋的笑了一声,说道:“人丁税的弊端太大,官员豪绅们利用特权隐漏人丁,而税赋大头却落在了贫苦百姓身上,对百姓们太不公平了。”
“嗯,所以大王来苏州府,就是为了办这件事对吗?”
“不光是这件事。”
“啊?”
朱拓掰着手指头算道:“还有,本王想统一税赋的方式,百姓纳税时,有的缴纳丝绸、有的缴纳茶器、有的提供珍奇古玩……所收取的税赋太杂太乱,所以本王想推行一条鞭法。”
“什么是一条鞭法?”姚广孝不解的问道。
朱拓便解释了一番。
姚广孝倒吸了一口凉气。
“还有吗?”
“哦,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比如说,朝廷定的十两银子标准,到了下面就变成了二十两……所以要用火耗归公的法子,所谓火耗归公,就是……”
朱拓不断比划着,滔滔不绝的说了一通,又让
沉默了良久,再度问道:“大王,还有吗?您还想办成什么事?”
“还有在太湖地区建造海船,要建造数百艘海船,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增强与西方国家的往来,把咱们大明的东西卖出去,赚那些蛮夷的金银!”
姚广孝已经记不清吸了几口凉气了,听着肃王的宏大志向,心中已经震惊的麻木了,要不是跟随朱拓的时间久了,姚广孝还以为朱拓瞎吹牛逼呢。
“大王,还有吗?”
“嗯,还有,不瞒你说,本王还想给长江改个道,治理治理中下游的水患问题……”
姚广孝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呆呆的看着朱拓,难道肃王殿下不知道改道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吗?尤其是像长江这种水系,要是征发十万民夫挖河道,恐怕用不了多久,苏杭就有人揭竿起义了!
“大王,您说的这些事情,心中可有方案?”
朱拓摇摇头,然后一脸期待的看着姚广孝,询问道:“道衍啊,本王和你说这么多,不就是希望你给本王出个主意吗?”
“啊?”
“啊什么啊?你平日里主意不是最多吗?如今本王需要你时,你就开始装傻了是不?亏本王平日里那么信任你,就几件小事情,难道你都搞不定吗?”
闻言,姚广孝严肃的点点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大王,欲速则不达,这些事情,一件一件来办理吧,首先是商贾一事,大王明面上交好各商贾,再暗中图谋……”
姚广孝不愧是大才,在短短瞬间,就想出来切实可行的计策,对着朱拓耳语。
朱拓大喜,拍着桌子叫道:“不错,不错,道衍啊,不愧是你,心中的毒计一条接着一条。哈哈,这下商贾们可要乖乖听话了!”
姚广孝谦虚道:“还是大王提供的思路好。”
朱拓咧嘴一笑,傲然道:“自然是本王的功劳。父皇重农抑商,纯粹是为了抑商而抑商。而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规范商贾的行为,让他们缴纳税赋,用于填充国库,这不比父皇的一纸禁令好上无数倍?”
朱拓对此有些得意,还是我看得通透啊,父皇那昏君何能及本王也!
商人就得老老实实从商,要是你敢兼并土地,那就是大罪,诛你九族!
如今的赵朋兴可高兴坏了,在大明建立后,商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惨,大明朝廷就不待见商贾,对待他们就像是对待绿油油的韭菜一样,每次大战或者徭役,就优先让他们上。
并且给他们设立了条条框框,吃饭是什么标准,穿衣是什么标准,坐车是什么标准……甚至出趟远门,都要报备清楚行踪。
这样的限制,虽然让大明以最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农耕,可是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可是,他们终于熬到头了,赵朋兴万万没想到,肃王殿下竟然如此昏……开明,要解除对他们的种种限制,甚至还鼓励他们经商。
这段日子里,赵朋兴积极联络各商贾,商贾们一听说这个事,都激动地上蹦下跳,口中高呼仁义肃王,就差把肃王给供起来,每日上三炷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