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剑来 >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签文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签文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签文(1/2)

年轻道士和黑衣小姑娘端来茶水,他们也不占位置,去竹椅那边坐了。

刘飨与他们道过谢,喝上了热腾腾的茶水,吹一口气,抿了一口,一只茶碗的水面,宛若一把小镜。

如果说天文是神灵留给人间的一部无字书,那么此刻桌上,碗内微漾的水文,恰似世间的人事痕迹。

陆神内心惴惴,借书?怕就怕郑居中有意含糊其辞,实则是来此借命,“借道”。借我的书,来杀我的人,窃我的道?

如今落魄山中,不就有一位喜欢跟道友“借取道号”的人物?白景身负三十多条“彻底断了香火”的道脉,如何而来?

陆神不得不承认,跟郑居中斗智斗勇,斗力斗心,都无半点胜算可言。暂时还有许多修士不曾察觉某个可怕的真相,如今数座天下,或者干脆说整个人间,唯一能够约束郑居中的存在,当真就只有必须待在天外的礼圣了。此外例如余斗?蛮荒斐然?所以陆神当下唯一的依仗,就是郑居中过于“非人”,一举一动,反而都会被文庙盯着?

郑居中径直说道:“不必多想,就是字面意思,我要跟你借那部地镜篇。” 🅼.𝓥𝓞𝘿🅃🅆.𝓛🄰

陆神疑惑道:“郑先生学究天人,竟也对此书感兴趣?”

更何况,如果郑居中真有心查阅此书,以他的修为,陆氏家族的术法禁制,挡得住他?陆神就算明知禁地遭了贼,估计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郑居中悄然翻书去了。

郑居中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茶水,斜眼陆神,“真当我不清楚,地镜篇有三本?”

陆氏家族的一部地镜篇,原始版本是一本,勘验过资质和道心的陆氏嫡传弟子都可以读书,当年经由陆神完善过后、有所增补、亲笔批注极多的,是第二本,只有一些祖师、功勋才有资格翻阅,而陆神本人,就是第三本。前两本地镜篇的所有内容,郑居中早就烂熟于心,陆尾之流,对地镜篇的理解和造诣,肯定还不如郑居中这位外人,道上相逢,谁指点谁还不好说。

陆神深呼吸一口气。

刘飨清楚一事,邹子确实在功德林待过一段时日,文庙专门为他大开方便之门,邹子得以逐渐精深阴阳五行学问。

被誉为群经之首的一部大书,它还有两部辅佐经书,如“翼”。一部放在功德林麟台,由经生熹平保存。一部被陆氏珍藏在天台芝兰署。陆神作为名正言顺的家主,近水楼台先得月,得以延续前人道路,钻研此书,道力精深,最终衍生出地镜篇一支学问。此书以艮卦作为起始,天地变化,人生命理,如山绵延,全是来龙去脉。

天都峰对落魄山。

桐叶洲北部的金顶观,则对应落魄山下宗的青萍剑宗。

数千年以来,邹子天陆氏地,各占阴阳家半壁江山,证道飞升之初,陆神踌躇满志,心比天高,等到一颗道心“碰壁”之后,依旧没有彻底灰心,想那阴阳五行之道,如此宏大宽阔,就算你邹子不肯让道。天无绝人之路,我陆神绕道而行,不与你作独木桥的大道之争,另辟道路,总该有一线合道机会?

于是陆氏家族就有了地镜篇。既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胜天。

又既然命名为地镜篇,枢纽自然在“地”在“镜”。

所谓地镜,地之积水,倒影其中,可以观人也可以观己。

桌上的一碗水可以是地镜,邻近的一座还剑湖当然更是。

不得不承认,正是在陆神手上,将地镜篇推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郑居中要与陆神所借之书,正是这部作为陆神大道根本的地镜篇。

刘飨缓缓道:“艮卦与乾卦类似,都是主卦客卦相同。艮,兼山,不似两条江河有可能汇流合一,既有的两山,注定成不了一山,但是主客两山,可以相互影响,也必定会有所交集。假设陆氏选定了艮卦,陈平安先选落魄山,陆神再选天都峰,就是定局。那么两山之主何时见面、如何交涉,怎样更加行止得当,就成了双方学力高低、城府深浅、成败与否之关键所在。”

“所以说允许你登岸宝瓶洲,进入旧骊珠洞天地界,本就是崔瀺的预设,至于跟你聊陆氏押注宝瓶洲一事,他故意逗你玩的。”

刘飨双手笼袖,靠着椅背,微笑道:“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听出了点苗头,魏檗问道:“刘先生,按照卦语解释,陆氏为何不直接将落魄山东边的天都峰,换成北边的灰蒙山?岂不是更契合‘艮其背’一说?”

陆神面有苦涩,轻轻摇头道:“灰蒙山底子太薄,道气浅,山头也矮了点,我不适合在那边待着。”

本来以陆尾的境界修为,倒是合适在灰蒙山开辟道场,但是骊珠洞天破碎落地,已然道心受损的陆尾决计是再不愿多待片刻了。

再加上真名陆绛的皇后南簪,确是一枚极为关键的棋子,家族便让陆尾去大骊京城为她护道一程,等到“宋和”登基称帝,南簪顺势成为一朝太后,“宋睦”就藩于陪都洛京,陆尾就算将功补过,只需要再跟陈平安见一面,就可以返回家族。

就如刘飨先前所说,涉及大道性命和家族兴衰,陆神哪敢随随便便系于一身担当之。

不过选址天都峰,也不是全无好处,反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处。陆神求的就是行止得当,动静合宜,其道光明。

“一直没有去动泥瓶巷的祖宅。得了拳谱,用心习武,练拳吊命,可不就是所谓的带病延年。不贪财,喜欢当那善财童子。不肯在背后说他人的是非……林林总总,严丝合缝,竟然都是得当的。”

说到这里,刘飨笑问道:“算不算是天命所归?”

郑居中淡然道:“我们坐在这里,算不算天命所归?即便命由天定,仍是福自己求。”

刘飨说道:“六四爻转卦五六,下艮上离,互为综卦。外出远游,如山中燃火,向前蔓延,因此羁旅匆匆,着急赶路,可保家宅平安,姻缘婚嫁……倒是一般。”

“书简湖,九三爻,宛如人身,气血不通。”

“所以说他是自讨苦吃,不冤枉陈山主。”

魏檗突然问道:“桐叶洲选择开凿大渎,是陈平安对九三爻的一种解卦?”

刘飨点头道:“差不多。”

魏檗继续问道:“一般而言,衙门与山墙都可以作艮,那么?”

剑气长城,万年以来就是两座天下的兵家必争之地,前有陈清都领衔的剑修,蛮荒妖族到此止步。陈平安作为末代隐官……

刘飨自顾自说道:“六五爻,以外乡剑修身份,入主隐官一脉剑修的衙门所在,避暑行宫。剑气长城当然极长,故而能够转入巽卦,得以转五十三卦,风山渐。等到剑气长城断为两截,独守城头,退转艮卦,上九,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陆神冷不丁说道:“魏神君,别忘了,除了墙与衙门,还有书院、学塾的讲台。”

魏檗微微皱眉。

陆神嗤笑道:“魏神君不会真以为陈山主在玉宣国京城假冒道士,帮路人摆摊算命,是闹着玩的?”

哪怕与邹子是大道死敌,陆神作为旁观者,都要替邹子说句公道话,不针对陈平安,还要针对谁?!

邹子心中有大忧虑!

如果说大修士念头一起,天地就要还以颜色。那么大道无私,陈平安给予人间的所有善意,有朝一日,天地是不是要归还!

陆神也想用某种方式,学那绣虎挽天倾。

陆神忍不住问道:“这些都是绣虎的算计?都是早早被他算准了的?”

只说大骊朝廷与落魄山,属于阴爻对阴爻。虽然对立,只是所处位置使然,但是没有直接冲突,因为有崔瀺担任居中调和之人。

等到崔瀺离去,陈平安跟陆尾,还有南簪,在那大骊京城皇宫再次重逢,就成了阳爻对阳爻,生日是五月五的陈平安,在那九五之尊坐镇的皇宫,双方没有彻底翻脸,砍“陆绛”的脑袋,算轻的了。

刘飨摇头道:“下棋又不是打谱,人生也不是下棋。千谋万虑,不如当时,智深勇沉,也要看运。崔瀺有很多失算的地方,但是很快都被他修正了。”

对崔瀺而言,若是山上的传道护道,只是传下几句真言,赠予几部功法秘籍,赐下几件法宝,那入山求仙一事,也太容易了。

追求无错?就有了任你千方百计万般补救仍是个错的书简湖。

万般皆错?又有了龙宫洞天之内火龙真人的那场一问再问,直至问出了个我与我周旋久的答案。

对错明了,就能心定?年复一年,独守剑气长城、看不见明天如何的滋味如何?

郑居中以心声说道:“我在蛮荒期间,对地镜篇做过一番推演,只能算是小有心得,对付寻常的飞升境,绰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签文(2/2)

意义上,岁除宫吴霜降的“前身”,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浩然修士,而且还是武庙陪祀之人,她就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无精打采道:“当真如此,景清说的都是大实话。”

陈灵均偷偷朝白发童子挤眉弄眼,你前不久还是不记名的外门杂役弟子,亏得上次霁色峰祖师堂议事,刚刚变成谱牒录名的内门弟子,算是转迁“升官”了,不然我如何跟外人解释?哈哈,落魄山唯一的杂役弟子?当然,落魄山内门弟子,依旧独一份的。

长命笑眯眯道:“落魄山的祖师堂谱牒,县衙的户房档案,都能查得到。”

魏檗如释重负,忍不住喜逐颜开,伸手摸了摸陈灵均的脑袋,好家伙,终于做了件功德无量的正经事。 𝕄.🅅🄾𝓓𝓣🅆.🅻𝓐

陈灵均立即不乐意了,一甩脑袋,没大没小!

刘飨盯着那头化外天魔,微笑道:“好,我知道了。”

魏檗实在是心中畅快,轻轻一拍青衣小童的脑袋。还来?陈灵均蓦然瞪眼,我那世侄与他朋友在场呢,劳烦魏兄给点面儿!

只是陈灵均难免在心里边犯嘀咕,这位刘先生莫不是在某国郡县的户房衙门当过差?

郑居中以心声笑着解释道:“做学问的读书人都喜欢刨根问底。”

陈灵均嗯了一声,开始在便宜世侄这边摆谱,“较真好,喜欢较真好啊,容易有出息。”

陆神知晓这番问答的轻重利害,看了眼青衣小童,一时间竟是吃不准,这厮真傻假傻?

白发童子顺乎本心,当面承认自己是浩然人氏,然后等到刘飨又点头,算是认可此事。那么想要否定“箜篌道友”的归属浩然,就只有两种可能性,职掌白玉京的余斗,或者是闰月峰辛苦,不惜亲自跨越天下,找到浩然刘飨,与他当面对质,非要说白发童子是青冥修士,而且他们还未必能够成功,至多就是变成一笔糊涂官司。

简答来说,就一句话,即刻起,白玉京就再难用岁除宫女修“天然”来跟落魄山发难,做更多文章了。

刘飨知道郑居中的用意,无所谓了,天下大势都已水落石出,他如何能够置身事外?如那练拳的女子前身一般,修士尚可用各种办法去避劫脱劫,但是“刘飨”他们的肉身,即天地间最大的艮卦。

陆神这些年就在天都峰盯着好似近在咫尺的落魄山,当然对岑鸳机不陌生。

得道之士,幽居山中,入定时分,心神与天地通,见夜萤闪烁如日月,闻飞蚊振翅似雷鸣。

老观主上次跟随道祖做客小镇,分道之后,单独登山,期间见着了朱敛,还看到了正在山道上走桩练拳的岑鸳机,当时老观主还主动询问了女子武夫的名字,朱敛说岑鸳机是他的不记名弟子,老观主道行高,一眼便看出了岑鸳机身上“移花嫁木”的门道,不过当时觉得是陆沉的一贯作为,老观主也懒得细究别家山头的家务事,便没有推衍更多的脉络。(注2,851章,《泥瓶巷》)

山中往返,美人倩影,宛如织锦。

陆神以心声询问道:“她是那位一部分的转世?”

郑居中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当年中土神洲那头飞升境大妖,它被白也剑斩,本身就是一种不得已而主动为之的兵解脱劫。

白也和那把仙剑,自然是整座浩然天下的最佳兵解方式。

郑居中当年找到它,它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必须由白也递剑。

这不是它故意狮子大开口,异想天开。而是它的真身和境界,决定了它不得不作此要求。否则一场兵解就会失去脱劫该有意义。

郑居中说没有问题,让它等着便是。

它其实不觉得郑居中能够促成此事。

就算你是郑居中,依旧才是飞升境,如何能够请得动那位连文庙圣贤都不理睬的人间最得意?

不过岑鸳机只是它的一座渡口或者说客栈。

住客栈当然得给钱,这就是为何岑鸳机能够在练拳之外,还有诸多机缘在身的原因了。

客人们都已登山,合力收拾过桌子,仙尉从袖中摸出一本道书,看了片刻,抬头疑惑问道:“小米粒,嘛呢。”

只见黑衣小姑娘,站在牌坊底下,面朝大山神道,笔直站立,一手持金扁担一手持绿竹杖,各自戳地,她就这么目送他们渐次登高,久久没有收回视线。

小米粒轻声道:“目送他们登山呢。”

直到郑先生他们与掌律长命、编谱官碰了头,聊过天,一同折入一条山间小道,肯定是去那片榆林赏景了。

小米粒这才坐回竹椅,将扁担和竹杖横放在膝,百无聊赖,以双手掌心滚动行山杖,解释道:“既然兜里没几个钱,礼数就只能看心意大小了啊,心里边的意思,就是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仙尉想起一事,先前那位身材高大的老道士,只因为小米粒说了句好久没来了,老道士便较真询问小米粒,“好久是几天”?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问不出这种问题啊。还好,小米粒回答上来了,报出了那个准确的具体数字。

仙尉顶着个道士头衔,浪迹江湖多年,为生计所迫,是个顶会察言观色的,看得出来,当时山主就很紧张。

小米粒往仙尉那边挪了挪竹椅,压低嗓音说道:“听景清说你有个很奇怪的签筒,签文很稀罕,独一份。给说道说道?”

仙尉赧颜道:“吃灰很久了。你要感兴趣,自己拿去耍就是了。没什么稀罕的,无非是签筒内总计一百零七支竹签,其中七十二支竹签,对应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还有两仪,日月星,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

“真的是一百零七支签文唉!”

小米粒一边听一边计数,她很快就皱着眉头,好奇问道:“为啥不凑个整数呢,一百零八支签?”

仙尉哈哈笑道:“可能是那支签自己长脚,偷偷逃掉了?”

小米粒想了想,眉头舒展起来,一样哈哈大笑起来,猜谜可是她的长项,“好猜好猜,晓得谜底嘞。”

一直没有露面的郑大风只是站在宅子门口那边,啧啧道:“小米粒这都猜得到?我可是苦思不解许久了。”

小米粒咧嘴笑道:“假设仙尉道长摆下了个算命摊子,谁落座抽签,谁就是那支签。”

郑大风将信将疑,转头望向仙尉。

仙尉点头道:“确是正解。”

郑大风揉着下巴,“有嚼头。”

仙尉与小米粒默契抬手,轻轻击掌。

郑大风问道:“这么别开生面的抽签解签,有生意么?回头客多不多?”

这个问题就有点不合时宜了,仙尉没好气道:“大风兄你觉得呢?”

郑大风瞧见了岑鸳机,笑嘻嘻招手道:“岑姑娘,今天又在山中啊。”

岑鸳机听得一头雾水,便没有理睬他的没话找话,继续走桩,到了山脚,重新登山。

郑大风自言自语道:“不等李槐那小崽子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大步流星,走向小镇。

只是骤然停步,转头望向年轻道士。

仙尉见他没有去扶摇麓,好奇问道:“大风兄要去县城?”

郑大风点头道:“去趟杨家药铺,搬些物件回来。”

仙尉虽然心中疑惑却也没有多问什么。

郑大风说道:“别愣着啊,你也跟上,搭把手,我一个人可搬不动。”

仙尉怯生生道:“贫道顶多只是骗钱,不做贼的。”

郑大风气笑道:“别废话!”

仙尉只得跟上,让小米粒帮忙看门。小米粒偷着乐呵,哦豁,这都被自己猜中了。

郑大风带着仙尉徒步走出西边大山,一路闲聊。

早年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镇百姓,白日做梦似的,见到了一拨拨闻所未闻的神仙中人,他们腾云驾雾,御风青天。

当年百姓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窃窃议论,好像他们也吃饭,却不拉屎。

那些外乡神仙们很快就学会了小镇方言,各家各户的老物件,都被他们花钱买了去,眼睛都不眨一下,掏出一摞摞银票,就跟草纸似的。买卖双方,互相看向对方的眼神,谁都觉得对方是冤大头,谁都怕对方反悔不认账。

至今小镇里边,还有许多当年“花重金”买下宅子的近百位修士,或独身,或结伴,与一二道友,在槐黄县城潜心修行。

这些修士都被大骊礼部造册录档、刑部负责监督,小镇那座窑务督造署则负责具体对接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