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挠挠头,问道:“是李总兵的干爹永青侯,李青?”
“不是,是洪武年间的永青侯李青。”朱厚熜轻笑道,“说起来也挺巧合的,都是永青侯,都叫李青,连府邸都在一处……”
他倏地顿住,脸上笑意缓缓消失,改为疑惑,自语道:
“这也太巧了吧?”
“原来洪武年间也有永青侯啊?”黄锦憨笑道,“别说,这还真巧,要不是时间关系,奴婢都要以为是同一个人了。” 𝓜.🆅𝕆🅳𝕋𝙬.𝕃🄰
“同一个……人?”朱厚熜豁然看向黄锦。
黄锦一呆,弱弱道,“皇上,奴婢是不是说错话了啊? 皇上,皇上……”
“啊,没什么。”朱厚熜回过神,挥手轻笑,“不知情的话,是挺容易混淆的,对这两个永青侯,朕也了解不多,只知道有这么号人,以及少许有关事件,尤其是洪武朝的永青侯……”
黄锦松弛下来,赔着笑问道:“皇上以为他们俩哪个更厉害些啊?”
朱厚熜想了想,道:“洪武年间的更厉害一些。”
他活动了下四肢,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倚在椅上,道:“他的具体事迹朕知之不详,不过……非开国功臣,在太祖朝封侯,还是世袭罔替的爵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样啊……那第二个永青侯呢?”
“也挺厉害的,朕小时候听父王说起过,对他很是推崇呢,当初英宗……”朱厚熜咳嗽了下,转而道,“他也是个有大功的人,且也是第一个以勋贵之身入阁,还没人敢反对,连三杨那等权臣,都在他面前栽了大跟头,妥妥的顶级政治家……”
“那确实厉害!”黄锦流露出钦佩之色,好奇道,“皇上您说两个永青侯的府邸都在一处,难道……第一个永青侯没儿子?”
朱厚熜微微摇头:“有的话,又怎会断了传承?唉,可惜啊……”
“皇上是可惜……他断了香火?”
“不是,朕可惜的是,这轶闻录只写到宣德朝,且宣德朝的篇幅并不大,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受年龄所限,那时的他都辞官了……”朱厚熜叹道,“朕是可惜他活的不够久。”
黄锦疑惑道:“皇上,这大明轶闻录不是连景泰朝,甚至成化朝都涵盖了吗?”
“不是一人写的。”朱厚熜拿起一册正统朝的《大明轶闻录》,道:“说狗尾续貂有些苛刻,可质量有明显下降,从笔法来看,这显然不是出自同一个人,理念有偏颇,看起来也得换一换脑子。”
“皇上真厉害,这都能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
第47章 费解(2/2)
若从功利心出发,最合适的人选是益王长孙,因为那一来,堂兄也算是有了子嗣,而传给自己……
哪怕是名义上,堂兄也算是绝嗣了。
至于进京之后,群臣的下马威也好,张太后的高傲姿态也罢,这跟堂兄没啥关系。
朱厚熜是个明白人,连皇位都传给了自己,又怎会再给自己下绊子?
怎么说,他们都是叔伯弟兄,同一个爷爷。
无论是从血缘关系出发,还是大明皇帝传承的立场出发,堂兄都不会那般,最多也就是有让自己给孝宗继嗣的心理。 🅼.🅅𝙊𝔻🆃𝙒.𝙡🅰
朱厚熜对素未谋面的堂兄没有丁点恶感。
之所以一直没着手武宗实录的编撰事宜,是因为他自打进京之后,糟心事就没断过,且群臣没一个人催他。
显然,这群人很不受待见正德皇帝。
朱厚熜虽也觉堂兄喜爱玩乐,治国理念太过刚猛霸道,甚至是胡来,可现在他做了皇帝,再看堂兄……
除了肯定其施政的正确性之外,还有的就是敬佩了。
将心比心,换作是他,哪怕亲老子是皇帝,以皇太子身份继承大统,也未必敢那般行事。
名面上,皇帝是九五至尊,四海共主,可实际上,皇帝并不能我行我素。
朱厚熜做了皇帝之后,更是深有感触……
都嘉靖二年了,若再迟迟不提武宗实录的编撰事宜,难免让人以为我这个皇帝过于凉薄……朱厚熜吁了口气,道:
“黄锦,你走一趟,唤杨廷和来。”
若说谁最了解正德皇帝,非杨廷和莫属!
他是正德皇帝一手送上权力巅峰的,且还是正德皇帝的老师,甚至是看着正德皇帝长大的,编撰武宗实录,他来主持再合适不过。
“是,奴婢这就去。”黄锦有些不适应皇帝的思维跳跃,却也懂事的不问细节。
一个太监,最好别掺和政治,且他又不是司礼监一二把手。
黄锦行了个礼,转身去了……
朱厚熜伸了个懒腰,再次拿起正统朝的《大明轶闻录》,翻了两页却又放下,轻叹道: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正统一朝写的也不赖,可总归不如之前的……”
顿了下,自语道:“说起这永青侯,还真是传奇,不仅洪武时期的永青侯如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