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176章 殿试题是敲门砖

第176章 殿试题是敲门砖

   第176章 殿试题是敲门砖(1/2)

这一根刺,要命。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张元怂恿并辅助李元昊进军宋朝,好水川之战爆发,宋军阵亡多达一万余人。

看着满是宋军尸体的好水川,张元得意地写下了“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的诗句,对宋廷朝臣满是讥讽。

可以想象的出,当时的张元是愤怒至极致的发泄,他应该咬牙切齿,默默说过:我一定要覆灭宋朝,让你们知道,当初殿试屡次筛下我是多大的错误!

有了张元这个“榜样”,宋廷殿试中那些淘汰的人,也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你们筛吧,筛下来,我们就去西夏,人家那边也在招人,工资也高。

忠诚?

对你们宋廷的忠诚,换来的就是一次次黜落!

生命有限,运气不好,三四十年,运气好,五六十年,殿试淘汰一次,那就意味着三年白过了,人生几个三年能被你们耽误着?

不干了,走人。

宋朝的人也不是傻子,看着一个个人跑,还都有偷渡边界线的本领,加上这些跑的人心里阴暗,报复欲极强,以灭宋为余生志向。

长期以往,这如何了得?

于是在嘉佑二年,宋仁宗亲自主持殿试,对所有人和颜悦色地说:

“你们放轻松,慢慢考试,不要有压力,哪怕你不会答题,我也认为你是个人才,也就走个过场,等结束了,都留下来做官啊。”

殿试不罢黜一人,便是从这一年开始的,之后形成惯例,南宋、元、明、清,基本上都照搬了这一套。

所以,胡靖等人可以意气风发,心情舒畅,无需有半点担忧。

虽然杨荣不想去喝酒,但架不住胡靖、李贯的推搡,就连杨溥也被拉着一起去了秦淮河的问红阁。

武英殿。

方孝孺将金幼孜的试卷读完,交给了一旁的双喜,又拿出了一卷,道:“皇上,这一卷乃为会试第四名杨荣所作,名为《正天下之功,是为大仁》。”

“读来。”

朱允炆低头审阅着王艮、胡靖、金幼孜的文章。

方孝孺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读着:“佐霸者有辅世之功,圣人所以取之也……以管仲正天下之功,而夫子称之,其亦不没人善之意欤?自今观之,春秋之时何时也……”

“虑王室之衰也,于是乎有葵丘之会焉,誓之以五命之严,申之以载书之信,而以下陵上者,始知所惧矣;虑夷狄之横也,于是乎有召陵之师焉,连八国之援以摧其锋,许屈完之盟以怀其德,而以裔谋夏者,始知所警矣……”

“是管仲正天下之功如此。 身系天下之重,故北面请囚而不以为耻辱;心存天下之图,故忘君事雠而不以为嫌。子贡何议其未仁耶……”

朱允炆抬起头,看着方孝孺,这一篇文章,对于“一匡天下”作出了极好的解释,在给管仲正名的同时,也没有逃避管仲的错误。

辩证看待问题,这是杨荣的智慧。

“皇上,这一卷乃为会试第五名李贯所作……”

方孝孺读罢,想要继续说下去。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无需读了。方爱卿,殿试策问,以何为题为上?”

方孝孺放下试卷,道:“此事全凭皇上定夺。”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这是朕首次主持殿试,经验难免不足,爱卿可直言,也好让朕思虑一二,如何定题。”

方孝孺看着虚心请教的朱允炆,脸上不由带了几分笑意,道:“皇上,依洪武三年令,殿试仅出一道时务策,引贡士惟务直述,行文千字以上。至于内容,则有些宽泛。”

“凡性命道德之奥,教化风俗之机,纲维之张弛,礼文之因革,人才之进退,吏治之得失,以及兵戎、田赋、刑名、水利之类,凡国家之大体,当时之急务,上所当闻,下所当为者,皆可立意为策。”

朱允炆皱了皱眉,这个考试范围有些宽了。

多个选项,一个选择。

殿试,又名御试、廷试、亲试、殿前试,是皇帝亲自在殿廷内主持的考试。

考试题为时务策。

如果有人想要研究一个王朝的国家政策与施政走向,那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便是时务策。

时务策的关键,不止于策本身,还在于“时务”二字。

如洪武四年,朱元璋主持殿试,出的题是“敬天勤民,明伦厚俗”,那这些学子一定要记住了,但凡是以后当了官,上奏折什么的,只要是符合“敬天勤民,明伦厚俗”的,那恭喜你,老朱会欣赏你。

若是你非没事找抽,议论下“李某某有功不应该杀”,那老朱会送你找李某某去。

再如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出的题是“选拔官员、整顿吏治”,那你们这些贡士可要小心了,千万不要学习那些被砍头的前辈,最好是做个老实人,不贪污,不惹事,不骂人,不借钱,不结梁子……

还有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76章 殿试题是敲门砖(2/2)

武三十年,朱元璋感觉自己要活不长了,为了帮助朱允炆上位,主持的殿试题是“辅佐君主、勇于进谏”,那意思很明显,我老朱要走了,孙子要上台,你们都要辅佐好他,要勇敢谏言,纠正他的问题……

无论什么时候,殿试之中的时务策,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在其中,蕴含着当下朝廷的困境,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即将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历史上建文帝的殿试题,就是“施仁政、惩凶顽”,那意思就是说:朱棣是个混蛋,大凶大恶之人,冥顽不灵,你们告诉我,怎么把朱棣干掉……

那一年的殿试,谁骂朱棣最凶,谁干掉朱棣的方法最理想,谁最能吹嘘,最能安慰朱允炆受伤的心灵,那他的名次,一定名列前茅。

只是令人唏嘘的是,这些曾经想过怎么干掉朱棣的人,后来有很大一部分,都跪在了朱棣面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殿试题,实际上便是升迁法宝。

你都摸准皇上的脉搏了,对症开药不就得了?

要治贪官,你考上之后,天天上书,直指贪官弊害,要求恢复法家之法,严惩贪官污吏,朱元璋能不高兴吗?

要辅佐明君,你考上之后,多夸夸朱元璋的太孙,展望下未来前景,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留着你侍奉太孙?

要干掉朱棣,你就天天骂朱棣,说朱棣的坏话,提意见,怎么能整死朱棣,怎么提,那皇上还不想:

这小子对我胃口啊,提上来,干大事。

也不知道那些十年没升迁的官员,当官之后都干什么去了,多好的晋升之路,桥都铺好了,你非要站在岸边等船来。

船有时候是不会来的……

现在朱允炆也需要考虑,时务策选题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下一步的施政方向,还关系着朱允炆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来控制朝堂。

朱允炆沉思良久,才提笔写道:

制策日:

昔列圣之相继大一统而驭宇,立纲陈纪,礼乐昭明,民康国盛。

纵览华夏,虽炊烟袅袅,人烟渐旺,太平四方,民安其田,商行其利,军戍八荒,工利国器,士化百姓。

然大明之国,仍有外患,北部鞑靼、瓦剌,秣马厉兵,枕戈待旦,西南麓川,反复难定,沿海诸地,匪骚不断……”

朕欲大治于天下,重开汉唐之伟业,留盛世于万民。然内政不修,卫所难振,士绅不安,贪墨横行,弊政繁复,掣肘于朕。

何以安国,何以兴邦,何以大治于天下,尔诸文士,行文论之,朕将亲览焉。

朱允炆放下毛笔,看向方孝孺,道:“来,且看如何?”

方孝孺走上前,仔细看过之后,后退两步行礼道:“以大治天下为时务策,可见皇上胸怀天下,囊括万千,臣认为此策,极是妥当。”

朱允炆淡然一笑,道:“既如此,那明日晚便交付司礼监经厂镌刻刷印吧。”

“臣见过此策,不宜离开,请去经厂暂歇。”

方孝孺很有保密意识。

朱允炆微微摇头,道:“经厂太委屈你了,这样吧,你便暂且在内阁休息两日,待殿试开始后,朕还需要你来做首席读卷官。”

方孝孺感谢不已,见朱允炆再无其他事,便退了出去。

朱允炆拟写了一份名单,交给双喜,道:“这是读卷官与执事官名单,通告下他们,殿试时不准迁迟。”

双喜领了名单,便匆匆离去。

殿试并不是让三百二十位贡士来了,问几句话就完事了,这是一场考试,也需要一个类似于会试时的机构,只不过会试机构相对稳定,基本人员从礼部、吏部、翰林院中抽调。

但殿试机构不稳定,它只是一个临时性质的部门,但也需要有提调官、读卷官、监试官、受卷官、弥封官、掌卷官、巡绰官、印卷官、供给官等。

但这些人员的选定,并不会拘泥于哪个部门,尤其是读卷官,需要皇上亲自指定。可以是六部侍郎一级的人负责,也可以是尚书一级负责,甚至可以交给内阁大臣负责。

为了保密,所有见过殿试题的人员,都不允许与外界联系,不能自由行动。

殿试题的刷印,也只是在殿试开始之前的六个时辰中完成,即殿试开始的前一天晚上。

在贡士正在睡觉养足精神的时候,司礼监经厂的人正忙着刻板,只有二百来个字,刻几个板很快,之后连夜刷印,三百二十份,用不了多长时间。

等天亮的时候,殿试题已然烘好笔墨,准备就绪封入箱中,直至殿试开始之前,才会送入御殿,等待皇上旨意,拿出试卷进行殿试。

七月三日,奉天殿。

朱允炆亲主殿试,三百二十位贡士,分八排,依名次列队入殿跪拜。

礼乐毕。

朱允炆用期许的目光扫视过众人,肃然道:“诸位乃是我大明精英,未来朝堂之砥柱,当行文纵论天下,陈述直言,纵错无妨,勿有顾虑,既已准备齐备,那便入座开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