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团宠女配,改嫁短命鬼 > 第124章 不简单

第124章 不简单

姚春暖爱吃江南所有小吃,可今天她却特别想吃梅花糕。

这梅花糕,形似梅花,外面洁白如玉,内馅她爱吃肉的,暖呼呼的捧在手里,还能捂手。

杏林道君自然是姚春暖说吃什么就吃什么。

俩人也没坐车,就这么慢悠悠的步行来到姚春暖刚才看到的小摊子。

这个摊子的老板是一对年纪不小的夫妻,他们摊位虽小,但却干净整洁。

姚春暖俩人寻了个座位刚坐下,四只鲜肉梅花糕和两碗豆腐脑还没端上来,这个小摊子上,便又来了两个人。

“小伙子,今天还是八只豆沙馅的?”

“行儿,两份豆腐脑的汁儿麻烦您老给多浇点儿。”

姚春暖原本正在等着自己的梅花糕,可这道明显不是江南口音的声音一出,她便下意识的看了陈宥礼一眼。

杏林道君也在姚春暖看过来的瞬间,朝着另一边看了一眼。

只一眼,他就发现了刚才说话的人身份怕是不简单。

那强大的气运,不比苏墨寒当初差多少。

在心里默念了一句‘有意思’后,杏林道君也自然的转过头来,重新看向姚春暖。

好像刚才的一眼,就是随意的扫过一般。

姚春暖见陈宥礼只看了一眼就没再看,便也收起了自己的好奇心。

他们金匮县虽然不如府城繁华,可每年从全国各地来的外地人一直都挺多的。

所以眼前这人,可能只是北方来的一个旅人?

只是这人是不是和家里相处的不愉快,不然怎么大过年的还逗留在他们这里?

要知道,他们金匮县每年来往的外地人虽多,可真正会留下来过年的人却很少。

他们国家的人,本就看重过年,有着不管身处何地,过年都要回家的传统。

更何况如今还是更看重阖家团圆的古代。

不过这事,和她也没什么关系。

姚春暖回神之际,一碗还冒着热气的豆腐脑先被端了上来。

洁白无瑕的豆腐脑上浇着酱油汁,零星洒着咸菜、干虾皮和葱花、芫荽,拿起勺子刚舀了一勺入嘴,刚出锅的梅花糕也被放到了面前。

有了好吃的,姚春暖也没了其他心思。

等着两个梅花糕下肚,人也半饱了,姚春暖突然出声道:“珠珠最爱吃豆沙馅的梅花糕,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从徽州府回来。”

说完这话,也不等陈宥礼回答,姚春暖又继续道:“我们这里雪大,也不知徽州府如何,珠珠最怕冷了,往年冬天她都要比我多穿一件衣服的。”

姚春暖越说情绪越低落,她就金珠这么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今分开了二十天,她是真的惦记她。

别的问题,杏林道君或许还能回答姚春暖,可他如今换了个身体,徽州府天气如何,他还真的不知道。

可见姚春暖难过,他还是看着她安慰道:“之前金叔和祥启不都说他们正月十五前肯定回来吗?今天才初 六,他们怕还在徽州府没动身。”

“就算徽州府今年雪也大,但离他们动身回来还有几天,说不定到时候路上的雪就都化了。”

杏林道君说的认真,可听到他这话的姚春暖却情绪不好的撇嘴道:“化了雪更难走,雪那么大,化雪后路上肯定全是泥水,我们出个门怕都要陷进去,更别说珠珠他们了。”

想到这里,姚春暖也忍不住摇头叹息道:“希望今年接下来的天气正常些,家里的田地可都等着播种呢。”

杏林道君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妇人有孕后情绪变化都会那么大,反正他家这个情绪变化倒是挺快的。

不过听着姚春暖刚才的话,杏林道君还是点头道:“你担心的是,爹娘前两天还在家里商量去年收的早稻还剩下些品相不好的,打算等着过段时间春播开始,给每家佃户都分点。”

“他们吃的好了,干活也更有力气。”

姚春暖不知陈宥礼这话有几分故意提起的意思,听着他的话,她也赞同点头道:“那到时候你提前和我说一声,春播的时候,我爹他们每天至少都要杀一头猪,到时候我让我爹多留些大骨头,家里给佃户们分米的时候,每家再给上两根大骨头炖汤喝。”

姚春暖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十分的自信,一点也没有外嫁女儿的生疏感。

因为她清楚,娘家的大骨头的确不值钱,她爹很多时候都是做搭头送给别人的。

也是她爹刀法好,那大骨头剔的干干净净,和上辈子现代看到的那些有着厚厚一层肉的骨头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着清楚这些,所以她才会开这个口。

如今她名下也有田地,手里又不缺这点散碎银子,要了她爹杀猪剩下的大骨头,她再给她爹娘扯快好布各做身衣服就是了。

她记得过年前,她公爹还让大壮送了好几袋米糠去姚家,几根大骨头,她爹肯定不会吝啬的。

和陈宥礼说着话的功夫,姚春暖也吃完了碗里的豆腐脑,在她放下碗勺的时候,坐她对面的杏林道君也刚好放下了碗。

夫妻俩结算了银钱,说着再去逛逛的话离开后,坐在他们桌旁的逸王也抬起头,看着店家道:“大爷,刚才那两口子,是您这儿县里的?”

摊主一听这话,当即笑着回道:“是本地的,但不住在县里,就在县城南边的第一个村子,陈家原本住在县里,是十几年前搬到长康村的。”

说着话,摊主又给一位新来的客人盛好一碗豆腐脑,他把豆腐脑送给这位客人后,这才又来到逸王桌边继续道:“陈家和姚家都是好人,今年大雪,他们两家都是第一批就捐赠粮食和肉的商户,我家邻居有一间房子被雪压塌了一个角,还分了一斗米和半斤肉。”

逸王听着摊主的话,在心里一琢磨,又和他打听了两句关于陈家和姚家的事情。

等着得知陈家祖上出过举人,他家老夫妻俩十分乐善好施,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而姚家子嗣兴旺都知道上进后,也对这慷慨的两家人有了好感。

姚春暖是在回到家里后,才从陈宥礼的嘴里得知刚才梅花糕摊位上的外乡人身份怕是不简单的事情。


https://www.vodtw.la/book/7909/姚春暖爱吃江南所有小吃,可今天她却特别想吃梅花糕。

这梅花糕,形似梅花,外面洁白如玉,内馅她爱吃肉的,暖呼呼的捧在手里,还能捂手。

杏林道君自然是姚春暖说吃什么就吃什么。

俩人也没坐车,就这么慢悠悠的步行来到姚春暖刚才看到的小摊子。

这个摊子的老板是一对年纪不小的夫妻,他们摊位虽小,但却干净整洁。

姚春暖俩人寻了个座位刚坐下,四只鲜肉梅花糕和两碗豆腐脑还没端上来,这个小摊子上,便又来了两个人。

“小伙子,今天还是八只豆沙馅的?”

“行儿,两份豆腐脑的汁儿麻烦您老给多浇点儿。”

姚春暖原本正在等着自己的梅花糕,可这道明显不是江南口音的声音一出,她便下意识的看了陈宥礼一眼。

杏林道君也在姚春暖看过来的瞬间,朝着另一边看了一眼。

只一眼,他就发现了刚才说话的人身份怕是不简单。

那强大的气运,不比苏墨寒当初差多少。

在心里默念了一句‘有意思’后,杏林道君也自然的转过头来,重新看向姚春暖。

好像刚才的一眼,就是随意的扫过一般。

姚春暖见陈宥礼只看了一眼就没再看,便也收起了自己的好奇心。

他们金匮县虽然不如府城繁华,可每年从全国各地来的外地人一直都挺多的。

所以眼前这人,可能只是北方来的一个旅人?

只是这人是不是和家里相处的不愉快,不然怎么大过年的还逗留在他们这里?

要知道,他们金匮县每年来往的外地人虽多,可真正会留下来过年的人却很少。

他们国家的人,本就看重过年,有着不管身处何地,过年都要回家的传统。

更何况如今还是更看重阖家团圆的古代。

不过这事,和她也没什么关系。

姚春暖回神之际,一碗还冒着热气的豆腐脑先被端了上来。

洁白无瑕的豆腐脑上浇着酱油汁,零星洒着咸菜、干虾皮和葱花、芫荽,拿起勺子刚舀了一勺入嘴,刚出锅的梅花糕也被放到了面前。

有了好吃的,姚春暖也没了其他心思。

等着两个梅花糕下肚,人也半饱了,姚春暖突然出声道:“珠珠最爱吃豆沙馅的梅花糕,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从徽州府回来。”

说完这话,也不等陈宥礼回答,姚春暖又继续道:“我们这里雪大,也不知徽州府如何,珠珠最怕冷了,往年冬天她都要比我多穿一件衣服的。”

姚春暖越说情绪越低落,她就金珠这么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今分开了二十天,她是真的惦记她。

别的问题,杏林道君或许还能回答姚春暖,可他如今换了个身体,徽州府天气如何,他还真的不知道。

可见姚春暖难过,他还是看着她安慰道:“之前金叔和祥启不都说他们正月十五前肯定回来吗?今天才初 六,他们怕还在徽州府没动身。”

“就算徽州府今年雪也大,但离他们动身回来还有几天,说不定到时候路上的雪就都化了。”

杏林道君说的认真,可听到他这话的姚春暖却情绪不好的撇嘴道:“化了雪更难走,雪那么大,化雪后路上肯定全是泥水,我们出个门怕都要陷进去,更别说珠珠他们了。”

想到这里,姚春暖也忍不住摇头叹息道:“希望今年接下来的天气正常些,家里的田地可都等着播种呢。”

杏林道君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妇人有孕后情绪变化都会那么大,反正他家这个情绪变化倒是挺快的。

不过听着姚春暖刚才的话,杏林道君还是点头道:“你担心的是,爹娘前两天还在家里商量去年收的早稻还剩下些品相不好的,打算等着过段时间春播开始,给每家佃户都分点。”

“他们吃的好了,干活也更有力气。”

姚春暖不知陈宥礼这话有几分故意提起的意思,听着他的话,她也赞同点头道:“那到时候你提前和我说一声,春播的时候,我爹他们每天至少都要杀一头猪,到时候我让我爹多留些大骨头,家里给佃户们分米的时候,每家再给上两根大骨头炖汤喝。”

姚春暖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十分的自信,一点也没有外嫁女儿的生疏感。

因为她清楚,娘家的大骨头的确不值钱,她爹很多时候都是做搭头送给别人的。

也是她爹刀法好,那大骨头剔的干干净净,和上辈子现代看到的那些有着厚厚一层肉的骨头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着清楚这些,所以她才会开这个口。

如今她名下也有田地,手里又不缺这点散碎银子,要了她爹杀猪剩下的大骨头,她再给她爹娘扯快好布各做身衣服就是了。

她记得过年前,她公爹还让大壮送了好几袋米糠去姚家,几根大骨头,她爹肯定不会吝啬的。

和陈宥礼说着话的功夫,姚春暖也吃完了碗里的豆腐脑,在她放下碗勺的时候,坐她对面的杏林道君也刚好放下了碗。

夫妻俩结算了银钱,说着再去逛逛的话离开后,坐在他们桌旁的逸王也抬起头,看着店家道:“大爷,刚才那两口子,是您这儿县里的?”

摊主一听这话,当即笑着回道:“是本地的,但不住在县里,就在县城南边的第一个村子,陈家原本住在县里,是十几年前搬到长康村的。”

说着话,摊主又给一位新来的客人盛好一碗豆腐脑,他把豆腐脑送给这位客人后,这才又来到逸王桌边继续道:“陈家和姚家都是好人,今年大雪,他们两家都是第一批就捐赠粮食和肉的商户,我家邻居有一间房子被雪压塌了一个角,还分了一斗米和半斤肉。”

逸王听着摊主的话,在心里一琢磨,又和他打听了两句关于陈家和姚家的事情。

等着得知陈家祖上出过举人,他家老夫妻俩十分乐善好施,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而姚家子嗣兴旺都知道上进后,也对这慷慨的两家人有了好感。

姚春暖是在回到家里后,才从陈宥礼的嘴里得知刚才梅花糕摊位上的外乡人身份怕是不简单的事情。


https://www.vodtw.la/book/7909/